望形態
望形態為通過觀察病人形體和姿態進行診斷的方法。
①望形體
主要是觀察形體的強弱胖瘦和軀干肢體外形。形體特點一般可反映人體陰陽、氣血稟賦,如瘦長者多陰虛陽盛,矮胖者多陽虛陰盛,不胖不瘦、身長適中者,則陰陽平衡。同時,形體胖瘦還可體現病邪性質,如胖人多痰,瘦人多火等。軀干肢體的外形,也有一定的疾病診斷意義,如雞胸、龜背,多屬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由腎精氣虧損或脾胃虛弱所致;胸如桶狀,多為伏飲積痰,而致咳喘頑癥;單腹腫大四肢瘦,為鼓脹。
②望姿態
即觀察病人的動靜姿態、行為動作。如面唇指趾顫動,若為熱病屬熱盛動風,若為內傷雜病屬血虛陰虧;四肢抽搐痙攣,頸項背強直,角弓反張,屬痙病,多見于肝風內動或熱盛動風等證。手足運動功能失常和各種疼痛癥狀,也可通過望姿態推斷出有關病證。如手足軟弱無力,行動不靈而無痛,是痿證;手足關節腫痛,行動困難,是痹證;手足不能運動,麻木不仁,或拘急,或痿軟,為癱瘓;以手護腹,行動前傾,多為腹痛;以手護腰,彎腰曲背,轉動艱難,多為腰痛等。
另外,望姿態還可從行為意向的表現判斷出有關病證。如畏縮不欲去衣,是惡寒的表現,為表寒或里寒證;欲揭衣被,是惡熱,為表熱或里熱證;想見人而又喜寒涼,多為陽證;怕見人而喜溫,多為陰證。從坐臥姿態也可推斷人體陰陽消長和正邪盛衰的情況。如臥而蜷曲,喜向里,多為陽虛寒證;臥而袒露,喜向外,多為陽盛熱證;坐而喜伏,多為肺虛少氣;坐而喜仰,多屬肺實氣逆等。
望頭面
頸項頭面,頸項是督脈、任脈與手足三陽經循行交會之處,足厥陰肝經亦上行于頭。腦居頭顱內,是精神意識的中樞。腦為髓海,為腎所主。心主血脈,血脈上榮于面,故心之華在面。因而對頭面頸項望診可了解臟腑氣血盛衰。實際上望神、望色也以頭面部為主。
①望頭
頭形過大或過小,多由先天發育不良或腎精不足而致。小兒囟門下陷稱為囟陷,囟門遲閉稱為解顱,為先天不足、腦髓空虛所致。小兒囟門高突稱為囟填,由溫病火熱之邪上侵所致,多為實證。頭部搖動而不能自主,多為風病或氣血不足。頭發稀疏干枯為精血不足,青少年白發為腎虛、血虛,小兒頭發結穗是疳積的表現。
②望面
以望面部表情、色澤為主。其他如面腫,即水腫發生于眼瞼、頭面;面部皮膚紅腫熱痛,多為風熱火毒上攻所致;面部肌肉癱瘓,可見口眼歪斜,為風邪中絡或絡脈空虛,病多在陽明經。③望頸項。頭頸強直可為痙病的癥狀之一,由溫病熱盛動風或肝風內動所致,以實證為主。頭項軟弱,屬小兒五軟(頭軟、項軟、手軟、腳軟、肌肉軟)范疇,為先天不足、腎精虧損所致。若頸前頜下結喉處有腫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隨吞咽移動,是癭病,多因肝郁氣結痰凝而致,或與地方水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