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鵝口瘡與口腔潰瘍的不同之處
癥狀的不同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谇恢谐霈F大小不一、數量不等、斑點狀的乳白色假膜。
這種假膜常出現于臉頰內側黏膜、舌頭表面、上腭等,而且不容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初期沒有不適癥狀或白色斑點,只是進食時會出現痛苦表情。
嚴重時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若不及時治療,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嚴重者出現呼吸、吞咽困難,影響終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癥。
而口腔潰瘍分輕型、重型和皰癥型復發性潰瘍
輕型復發性潰瘍起病初期出現針尖樣大小或稍大的充血區,短期內便可以形成直徑2~4mm左右的圓形或橢圓形的、邊界清晰的淺小潰瘍,中心微凹陷,表面覆蓋有一層淡黃色假膜,潰瘍周圍黏膜充血呈紅暈狀,具有有較劇烈的燒灼痛。
重型復發性潰瘍初期與輕型復發性口腔潰瘍相似,直徑大至1~50px,并向深層發展至黏膜腺。
潰瘍處為紫紅色或暗紅色,邊緣不規則,呈瓣狀隆起,中央凹陷,似“彈坑”。潰瘍底部不平、且微硬,呈小結節狀,潰瘍周圍紅暈,局部有劇烈疼痛及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
常出現與嘴唇內側或嘴角黏膜,并以單個出現較多。皰癥型復發性潰瘍則潰瘍小、數目多(可達20-30個之多),分布廣泛,黏膜充血明顯。有劇烈疼痛及伴有頭痛、發熱、局部淋巴結腫大等。
病因的不同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通常是口腔衛生不到位或者接觸被感染的食物、衣物、玩具、奶頭等交叉感染,長期食用抗生素,造成體內菌群失調,也容易感染白色念球菌。
口腔潰瘍的發病因素很多,比如內分泌失調、自身免疫力降低、熬夜、壓力大、上火、失眠、遺傳、挑食偏食、營養缺乏等等,都可能導致出現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