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雙腳麻木
雙腳沒有知覺,這是由周圍神經病變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有很多原因,但是大原因是糖尿病、濫用酒精、化學療法。不斷升高的血糖破壞腳部神經,讓人對腳傷沒有太大反應。這種麻木會延伸到手,讓你感覺似乎戴著手套似的。如果不及時處理,終會導致截肢。要看醫生,找出原因。雖然周圍神經病變沒有治療方法,但是可以通過鎮痛劑和抗抑郁藥來緩解疼痛癥狀。
8、腳關節疼痛
風濕性關節炎,通常首先會被小關節如腳趾和手指節感受到的一種關節性病變,疼痛的同時通常伴有腫脹和僵硬,而且這種疼痛是對稱性的。風濕性關節炎多發于女性,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4倍。患者需要做過全面檢查來確定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藥物和療法可以治愈關節炎。
9、腳部寒冷冰涼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女性身上。女性的核心身體溫度會比男性低,所以即使她們很健康,對寒冷也會很敏感。40歲以上的女性如果有寒腿的現象,那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不足,因為甲狀腺會調節身體溫度和新陳代謝。循環不暢和貧血也會導致寒腳。腳冷的同時還會感到疲勞、抑郁、皮膚干燥。絕緣的天然材料保暖管用。如果你有除了寒腳之外的健康問題,建議你去看醫生。
10、腳趾稍微下陷
腳指甲輕微下陷,有勺子形狀的壓痕,這是貧血的表現。因為沒有足夠的血紅蛋白引起的。內部出血(如潰瘍)或嚴重的月經不正常也可以引發貧血。如果體內缺鐵,腳指甲就會顯得蒼白、易折斷,出現不規則的凹形或勺子狀的壓痕。
腳總是感到寒冷、疲勞是貧血的首要癥狀,其他癥狀包括站立時呼吸短促、頭暈或頭痛??赏ㄟ^全血細胞計數檢查可以診斷貧血。補鐵時好同時服用維生素C,加速鐵元素吸收。
11、大腳趾突然增大
可能是痛風,這是關節炎的一種,通常由過多尿酸引起。尿酸通常存在于體溫較低的身體部位,而全身體涼快的地方莫過于離心臟遠的大腳趾。40到50歲的男性、絕經后的女性更易患有痛風。向醫生咨詢通過飲食和藥物治療。
12、腳后跟不能抬起
足下垂預示著神經或肌肉被損壞,常伴隨麻木和疼痛,并會擴散到后小腿或脊背下部,一直延續到背部、肩膀或頸部。某些用于化學療法的藥物也會導致走路或站立的時候腳的前部抬不起。同時也會伴隨著疼痛和僵硬。有時候這種疼痛會發生在后小腿或脊背下部分。要看醫生,足下垂可以治愈也可以成為永久性的疾病,這取決于其原因和治療方式。
13、腳趾呈現三種色
在寒冷的天氣里,雷諾病會引起四肢先呈現白色,然后變成綠色,在變成自然色之前會變成紅色??赡苡捎谶@些部位出現了血管痙攣。雷諾病還會引起手指、鼻子、嘴唇和耳垂的變色。女性和經常在寒冷氣候生活的人易患雷諾病。向醫生咨詢,詢問可以拓寬血管的藥物。
14、腳趾尖向上腫起
杵狀指(包括手指)是肺疾病的慣常表現,包括肺纖維化和肺癌。心臟疾病和胃腸疾病也和此有關。要根據內部起因采取治療,所以一定要看醫生。
15、腳部疼痛難走路
未確診的應力性骨折是腳部疼痛的普遍原因,經常表現為腳的側面疼痛或腳掌疼痛。這通常是由骨質減少、營養不良,包括維生素d缺失、不易吸收鈣或厭食癥。有任何疼痛都要看腳病醫生。
16、皮膚干燥易脫落
雖然你臉上或手上的皮膚經常會干燥,但是千萬不要忽視腳上的皮膚干燥。因為真菌感染通常是由干燥發癢的皮膚開始的,之后會發展為炎癥和水泡。當有水泡的時候,感染就會擴大。
如果不是很嚴重,經常清洗腳,然后讓其徹底干燥,可以在鞋子里和襪子里使用腳粉。如果2周后還沒有起色或感染更嚴重,可以向醫生求助尋求抗真菌藥物。
17、腳疼得邁不開步
一般為應力性骨折,表現為腳側或腳掌疼痛,通常由骨質流失、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D、鈣引起。
18、腳后跟刺痛
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老穿高跟鞋、常在堅硬的地面走都容易誘發此病,好換雙舒適的平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