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腎固精,全真養形
腎臟為人體重要臟器之一,中醫學稱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旺盛,可使人精氣充盛,生殖力強,思維敏捷,筋骨強健,耳聰目明,年老而精力不衰。故歷代中醫學家都主張將益腎固精作為保健強神益壽延年的養生重點。有人雖年逾古稀,但仍耳不聾、眼不花、發不落、齒不脫、精力充沛,都與腎固精足有關。相反也有人年不過花甲,卻未老先衰。造成腎精虧虛的原因很多,常見且易造成腎虧的是青中年時期縱欲過度,妄想勞甚,不知養生所致。所以中青年時期不知固腎養生,病已造成,想補救已悔之晚矣。因此,要想健康長壽,年老不衰,青中年時期就要房事有節,清心寡欲,注意益精固腎。
中醫學養生之道,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理論,想達到精、氣、神充沛,既長壽又健康,難度雖有,但如能做好以上五個方面,是完全能實現的。
養元氣是養生根基
很多人不懂養生,也沒有養生的意識,總認為平時熬個夜沒什么關系,補補就回來了嘛,卻不知道熬夜耗掉的這口氣,是吃什么也補不回來的。因為元氣是父母先天賦予你的,是極珍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所以說我們體內的元氣是一節不能充電的電池,你唯有節省使用,做到不浪費,才能延長它的使用壽命。也只有元氣這節電池使用得足夠久,你才能健康長壽。
什么情況會消耗元氣呢?五臟皆有元氣,你的五臟一失于保養,或者過度使用就會傷元氣。比如說,脾開竅于口,如果你吃點寒涼的東西,胃就要調動元氣去溫化這些性寒的食物,所以就要消耗很多元氣了。
同理,人的胃需要溫暖的元陽之氣來促進蠕動,保持健康狀態,如果你總吃寒涼之物,胃的元陽之氣就要用來傳遞給冰涼的食物,等這些食物在胃里被暖起來,你的元陽就被消耗掉了。所以胃會越來越寒,胃陽虛到一定程度,你的胃就沒有足夠的熱量,就會出問題了,再吃稍帶寒涼的食物都消化不了,而那時再想起來保養就晚了。
肝開竅于目
如果你對著電腦屏幕一看一整天,就消耗了肝的元氣;腎開竅于耳,如果你帶著耳機,放超大的音量,受虐的不只是你的耳朵,更消耗了內在元氣。這些還都是看得見的方面,而看不見的情緒對我們的傷害就更大了。比如,怒則氣上,人一發脾氣,肝氣就向上沖,導致血壓升高,從而消耗了肝的元氣,而肝木克脾土,發脾氣又會牽連到你脾胃的功能。很多人一生氣就吃不下東西,或吃了不消化,就是這個原理。
哀則氣消
人總是哀傷憂愁,也會耗散元氣,身體會因此難免越來越虛,林黛玉就是這類典型的例子。所以身體虛弱的人如果哀傷過度,就容易反應遲鈍,思緒混亂,甚至出現眩暈癥狀。
樂則氣亂
咱們說這樂應該是個好情緒呀,其實此樂非彼樂。人開心快樂是應該的,但是一定要適度,常見的例子是老頭兒老太太們打麻將,半天不胡,冷不丁胡了一把大的,高興得不行,捂著心口拍幾下才喘過氣來。因為過喜傷心,高興得太過就會使氣血亂行,增加心臟的負擔。古代范進中舉這個典故也是這個道理,考了大半輩子,突然聽說自己中舉了,樂過頭了,氣機錯亂,喜迷心竅,結果癲狂了。
欲則氣喪
老話講,欲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各種欲望都吞噬著我們的元氣,尤其是色欲。古話也說,色字頭上一把刀,很多人不節制色欲,也會消元傷腎。如果人每天有各種各樣的念頭,并不加以控制,元氣就會在無形中消耗,這在中醫上叫暗耗腎精。話說得好,但我們未必能做到。有些人對這句話的認識只是停留在理解,卻沒有真正在行動上約束自己,因此導致腎虛的人也不少。
我們生活中消耗元氣的行為其實還有很多,這只是冰山一角。這里我再提幾點,就是含咖啡因的飲料,刺激性強的食物,像什么麻辣香鍋、水煮魚、麻辣小龍蝦等,這些口感刺激的食物,也會消耗我們的元氣?!饵S帝內經》講:“辛走氣,咸走血。”也就是說辛辣的味道入肺,主發散,吃太多會耗散元氣。我們都知道吃點辣的東西就會出汗,這就是發散的表現。咸的味道走血,吃太多會導致血液凝澀不行,耗傷氣血。
如果你的元陽之氣被過度調動,一個勁地往上燒,陽氣升發當然人會有精神,但是你有事沒事總是調用內在儲存的陽氣,這就是一種消耗呀!
所以,為什么很多寺院的僧侶一般都比較長壽?從飲食的角度看,就因為蔥、姜、蒜、辣椒等這類刺激性的食物是不吃的,而很多人一日三餐離不了這些重口味的東西,他們在無形之中就耗散了元氣。元氣消耗起來容易,想補回來就難了,如果一個人元氣虛衰,就會表現出腎虛、脫發、長白發、皮膚松弛、四肢沒勁等早衰的癥狀。
總之,生活不規律,飲食不節制,情緒不平和,元氣就會在我們的吃喝拉撒、喜怒哀樂中被消耗,一旦臟腑的元氣不夠用了,就只能到腎這個倉庫里去討要。我們的元氣是有限的,如果調動元氣的次數太頻繁,等到你真的有了病,著急要用的時候,卻發現倉庫里空空如也,那時再后悔可就來不及了。
冬季補元氣 6大中草藥養生進補
正式冬季寒冷的季節,很多人都開始減少運動,天氣涼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減慢了,這個時節正是補元氣的季節,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中醫健康養生,六大中藥進補養生不可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