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的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2、《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
又主小兒吻瘡,細銼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3、《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
除風痛出汗,并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4、《開寶本草》:霜后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5、《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
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
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內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稟金氣,故又能除風。
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余地,益血故又能長發,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6、《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7、《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
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
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
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8、《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
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干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
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
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
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
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干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