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的各家論述
1、《別錄》:明目補中,除風傷。
2、《藥性論》:除諸風,去丹毒,主明目,利腰腳,又散諸結節、筋骨煩熱毒。
3、《食療本草》:明耳目,利腰膝,通利小便。
4、《本草拾遺》:主風毒腫,諸痿。
5、《珍珠囊》:潤肺散氣,主風毒腫,利咽膈。
6、李東垣: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氣。
7、《綱目》:消斑疹毒。
8、《本草經疏》:惡實,為散風除熱解毒之要藥。
辛能散結,苦能泄熱,熱結散則臟氣清明,故明目而補中。
風之所傷,衛氣必壅,壅則發熱,辛涼解散則表氣和,風無所留矣。
藏器主風毒腫諸痿;元素主潤肺、散結氣、利咽膈、去皮膚風、通十二經絡者,悉此意耳。故用以治癮疹、痘瘡,尤獲奇驗。
9、《藥品化義》: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熱毒。
味苦能清火,帶辛能疏風,主治上部風痰,面目浮腫,咽喉不利,
諸毒熱壅,馬刀瘰疬,頸項痰核,血熱痘,時行疹子,皮膚癮疹,凡肺經郁火,肺經風熱,悉宜用此。
10、《本草求真》:牛蒡子,今人止言解毒,凡遇瘡瘍癰腫、痘疹等癥,無不用此投治,然猶未繹其義。
凡人毒氣之結,多緣外感風寒,營氣不從,逆于肉里,故生癰毒。
牛蒡味辛且苦,既能降氣下行,復能散風除熱,是以感受風邪熱毒而見面目浮腫,咳嗽痰壅,咽間腫痛,瘡瘍斑疹,及一切臭毒、痧閉、痘瘡紫黑、便閉等癥,無不借此表解里清。
但性冷滑利,多服則中氣有損,且更令表益虛矣。至于脾虛泄瀉為尤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