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勃入藥有下列數種
(1)灰包科脫皮馬勃屬植物大口靜灰球,子實體陀螺形至近球形。
直徑6~12厘米,不育基部小。外包被淺青褐色至淺煙色,薄,粉狀,易脫落,內包被膜質,柔軟,淡綠灰色,具光澤,上部開裂成不規則的大口。孢體淺煙色,不育基部海綿狀,具彈性,孢子球形,褐色,光滑或具不明顯小疣,直徑3.7~4.8微米,具無色小柄,長3~10微米,孢絲與孢子同色,壁厚,多次分枝,主干粗7~10微米,小枝向頂端尖削。
分布于吉林、河北、陜西、山西、甘肅、江蘇、廣東、貴州等省。
(2)長根靜灰球子實體卵形或扁球形,開裂口較小,柄較長,約占全體三分之一,其余性狀與大口靜灰球相似,分布于吉林、甘肅、四川等省。
(3)硬皮馬勃科硬皮馬勃屬植物光硬皮馬勃。又名硬馬勃、小圓子馬勃。
子實體近球形,直徑1.5~3.5厘米,無柄,由一團菌絲束固定于地上。
包被干時頗薄,土黃色至淺青褐色,光滑,有時頂端具細致斑紋。
孢子深褐色,成堆時暗灰色,球形,直徑8~11微米,具長約1微米的刺。
生于林中地上。分布于河南、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
(4)粗硬皮馬勃,子實體近圓形,梨形或塊狀。
直徑約6厘米,底部漸縮成根形。包被堅硬,革質,厚可達1厘米,常開裂為數個裂片,裂片向外翻。
孢體檸檬黃色或褐色。孢子深栗褐色,近圓形,直徑14~18微米,具不完整的網紋,有刺,刺長0.5~1微米。
分部于湖北、湖南、四川等省。
(5)硬皮馬勃科豆包屬植物豆包菌,子實體呈不規則球形,直徑2.5~11厘米,下部突然縮小成柄狀基部。
柄高1.5~5厘米,直徑1~3.5厘米,由一團青黃色的菌絲束固定于基物上。
包被薄,光滑,易碎,初期米黃色,后變為淡銹色,后變為青褐色,成熟時上部呈片裂脫。
內部有無數小包,埋藏于黑色膠質物中,小包呈淺橙黃色,后變為褐色,呈不規則多角形,常扁,直徑1~4毫米,內含孢子,包壁暴露空氣中后始逐漸消失,使孢子散播。
孢子球形,直徑8~10微米,有刺,成堆時咖啡色。
生于曠野的沙礫地上。分布于江蘇、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省。
(6)灰包科灰包屬植物多形灰包,子實體近球形至梨形,直徑1.5~3.5厘米,土黃色,成熟后變為淺煙色,孢子淡青褐色,光滑,球形,直徑3.5~4.5微米,往往含1油滴;孢絲與孢子同色,分枝,粗2.5~4.5微米。
生于地上。分布于河北、新疆、青海、江蘇、浙江、江西等省,在云南作馬勃用。
(7)灰包科栓皮馬勃屬植物栓皮馬勃,子實體近球形,常不規則,直徑5~15厘米,基部窄尖,有皺褶,外包被軟,白色,漸脫落,部分殘留有如鱗片,內包被栓質,約2毫米厚,上部不規則開裂,常呈星狀,孢體初期青黃色,后變為淺煙色,孢子黃褐色,球形,有網紋,直徑8.5~11.5微米,孢絲短,分枝,淡黃色,粗度與孢子直徑同,上有粗壯的刺。
生于草原上。分布于內蒙、河北、新疆、青海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