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與夜交藤的區別
何首烏與夜交藤均來源于蓼科植物何首烏,其塊根為何首烏,藤莖為夜交藤。
何首烏
何首烏又名馬肝石、九真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塊根。
其性微溫,味苦甘澀,具有補肝益腎、養血祛風的功效,用于治療肝腎陰虧、發須早白、血虛頭暈、腰膝酸軟、筋骨酸痛、遺精崩帶、久瘧久痢、慢性肝炎、癰腫、瘰疬、腸風、痔疾等癥,是一味常用的補益中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何首烏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所含的大黃酸能促進腸道蠕動,還有強心作用。
臨床報道,何首烏與甘草同煎,治療瘧疾及百日咳均有較好療效,外用煎湯熏洗涂搽患處,治療癤腫顯效。
需要注意的是,大便溏泄及有濕痰者不宜服用何首烏。
另生何首烏所含的大黃酚對肝臟有一定損害。
故滋補肝腎要用炙首烏,且不可超劑量或長期服用,肝功能不全者,應避免使用何首烏及其制劑。
夜交藤
夜交藤又名首烏藤、棋藤,為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
性平,味甘苦,有養心安神、通絡祛風的功效,常用于治療失眠、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疬、風瘡疥癬等癥。
《本草再新》曰:夜交藤“補中氣,行經絡,通血脈,治勞傷。”
用于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藥物配伍使用。
治內傷頭痛,常與茯神、杜仲、牛膝、天麻、鉤藤、石決明、山梔、黃芪、益母草、桑寄生等配伍。
治腦血管硬化、高血壓,常與遠志、石菖蒲、葛根合用。
此外,夜交藤也可外用,與桑枝、雞血藤、威靈仙等水煎趁熱熏洗,治療中風后偏癱療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