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炭的功效與作用和炮制方法
生理特性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烏黑光亮,有多數細孔。體輕,質脆。用火燒之有焦發氣,味苦。
產地為全國各地。
入藥部位人的頭發。
炮制方法
取頭發,除去雜質,堿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凈,曬干,燜煅成炭,放涼。
性味苦,平。
歸經歸肝、胃經。
功效
收斂止血,化瘀,利尿。
主治用于吐血,咯血,衄血,血淋,尿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1、用于治血淋
常配蒲黃、生地、甘草,水煎服,如血余炭散。(《赤水玄珠》)
2、用于治小便不利
常與滑石、白魚同用,如滑石白魚散。(《金貴要略》)
燜煅法:將洗凈、曬干的血余,置于鐵鍋內,上覆蓋一較小鍋,兩鍋結合處用鹽泥貼封嚴固,待泥稍干,鍋蓋上壓一重物,防止鍋內氣體膨脹而沖開蓋鍋。
并在蓋鍋的鍋臍處放白米粒少許。用武火加熱,煅到米粒呈焦黃色時,表示已煅透,離火,待冷卻后剝去封口鹽泥,打開鍋蓋,取出。
在煅制過程中需仔細觀察兩鍋合縫之間的冒氣情況,煅制中鍋內蒸氣穿透封固的泥土向外泄氣并溢出黑色焦油,應掌握只能在鍋的1個方位有1~2個小孔冒氣或外溢焦油,并且只準冒白氣,而不準出黑煙。
否則應及時用泥土加固,以防外界空氣倒流,變成廢品;若青煙出,發枯不可用。煅制過程中鍋內溢出之焦油先由少到多再由多變少(此過程大約需90分鐘)。
烘法:把洗凈之血余平鋪在方盤中,將烘箱調至27.5℃~28.0℃時迅速把方盤放入烘箱內的第三層上,關閉箱門,烘至溫度計器處冒煙,且箱內有腥臭味時,馬上取出放涼即可。
結語:上面就是為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血余炭的功效作用,以及各種鍛制方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而且取材方便,可用于止血,效果顯著,合理的運用血余炭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