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行血,消腫,益腎。
【主治】
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傷,腰脊疼痛。
【性味歸經】
咸,溫。①《本經》:“溫。”②《別錄》:“味咸,微溫,無毒。”
入肝、腎經。①《得配本草》:“入手少陽、足少陰經血分。”②《要藥分劑》:“入腎經,兼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
陰虛陽亢者忌服?!侗静萁浭琛罚?ldquo;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陽盛陰虛者忌之,胃火齒痛亦不宜服?!兜门浔静荨罚?ldquo;命問火熾,瘡毒宜涼者,并禁用。”
【炮制方法】
鹿角片:鋸成長段,用熱水浸泡,取出鎊成薄片后曬干。鹿角粉:取鎊片研成細粉?!肚Ы鹗持巍罚?ldquo;鹿角,錯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浸之,微火熬令小變色,暴干,更搗篩。”
【考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雷公炮炙論》:“鹿角使之,勝如糜角,其角要黃色緊重大好者。”②《本草圖經》:“鹿,年歲久者,其角堅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