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的副作用
黃芪是一種常見的中藥,由其是在中醫領域里更是喜歡利用黃芪來提身體的免疫力,改變機體的毛病,對促進身體的健康,其實也都是會有很在的幫助的,由其是可以把黃芪做為一種保健品來食用,可以說黃芪就是一種藥用功效強,保健效果好的中藥。
但是同時我們也知道物及必反,雖說黃芪對人體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優點,但是如果吃了太多的黃芪,或者服用方法不當的話,那么都是會造成很大的副作用的,那么黃芪服用不當會有什么副作用呢?
從中醫臨床看,黃芪是一味好藥,作用強大且獨特,一般臨床使用數十克后患者的脈象馬上就會有反應,精神和體力會有改善,正確合理地使用則收效明顯。但必須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樣強大。
黃芪性溫而藥力向上升(補氣升陽),而春季氣候溫暖,濕熱之氣盛,使用黃芪容易導致以熱助熱,特別不利于黃芪藥力的充分展開;更重要的是,使用黃芪在中醫臨床上容易補火(性溫補氣)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準確全面的辨證水平和控制其副作用的技術,那補藥入口就可能會變成毒藥,危害很大。
常見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現“上火”癥狀,如面紅、心煩、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壓升高或頭暈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轉病勢。臨床上,一般人經常單獨使用黃芪進補或一次性大量進補,那是沒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危險行為。
使用黃芪進補,一般要由少逐漸增加,邊服邊觀察有無上火的表現或身上原有疾病有無加重或是否出現悶、痛的感覺,一旦有則應停用或配藥才能用;如果乏力、多汗或氣喘等癥狀減輕,精神和體力改善而又無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更安全的辦法則是先用黨參,有效而無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黃芪,使用黃芪時采用逐步加量的辦法,以身體能耐受而無副作用為度。安全的辦法是配方使用。
是藥三分毒,雖說黃芪具有很高的養生價值,但是日常如果服用不當的話,也是會引起很多的健康問題的,因此日常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相關的細節問題再者如果要用黃芪養生的話,一定要資訊一下相關的專家,這樣才不至于把保健品當成毒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