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之所以那么名貴,和它的制作泥料是有很大關系的。紫砂泥料是非常稀少的,而且還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泥料也有很多種,常見的有,紫泥、紅泥以及綠泥。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紫砂紅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目錄
3、紫砂泥紅泥的分類及分布 4、紅泥分類之辨
5、紫砂紅泥的賞析 6、紫砂礦料“桃花泥”的特性
7、純朱泥和紅泥有本質的區別 8、朱泥與紫泥的區別
9、一位壺友對大小紅泥的看法 10、朱泥和趙莊小紅泥的區別及其制作特性
認識紫砂紅泥
紫砂紅泥是紫砂泥料中常見的一種,紅泥同時也被分為很多類,不過,一些人想知道紅泥到底產自于哪里的,它有什么獨特的特征。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了解下吧。
在研究紫砂原料的過程中,一般人很少顧及紫砂五色土中的重要組成之一紅泥。在眾多歷史文獻中,大多數只是摘抄《陽羨茗壺系》中提到的“嫩泥,出趙莊山,和以一切色土,乃黏脂可筑,蓋陶壺之丞弼也。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朱砂泥。”據前輩考證,一般認為石黃泥就是紅泥。
前一段時間,為了驗證一下,分別到蔣笠、紅衛等采礦現場看了一下,并分別購買了一點樣品,想補充一下紫砂原料的組成,也為后來者作一點鋪墊。
一、 紅泥產于何處
1、 在我國歷史上專門產紅泥的地方——趙莊,現如今也不產紅泥了。根據當時采礦人說,趙莊曾經產出質量非常好的紅泥,不過前幾年靠近川埠鄉的趙莊嫩紅泥礦也已停產了。
2、 因為趙莊紅泥產量的減少,在解放后逐漸用川埠紅泥替代:如在六、七十年代,紫砂一廠雕塑車間趙洪生師兄為了開發灌漿紅泥,在川埠、丁山等處尋找礦源。后在川埠煤礦醫院身址處取得一批特別鮮紅漂亮的紅泥。后來紫砂一廠的紅泥也主要用川埠紅泥配制。
目前,紅泥礦主要集中川埠鄉的蔣笠、紅衛等處,一般用來配制所謂的“朱泥”。
3、 黃龍山礦也產紅泥,且有兩種,產量很小。其性能也與紫泥想類似且耐高溫。
4、 我們實地調查中發現,趙莊礦與川埠蔣笠部分礦實屬同一礦脈。以山脊為界:山南為趙莊,山北為川埠蔣笠。我們在蔣笠礦上取道一小樣,如同顧景舟所講的“紅泥應不溶于水”,該礦土不溶于水,且成石塊狀,燒出后不結晶,呈鮮紅色,可惜其量很少;但說不定以后能在蔣笠礦開采到真正的“石黃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