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是痔瘡嗎
很多人都會把肛瘺誤當成痔瘡,后治療半天反而更加糟糕,那么如何正確區分肛瘺與痔瘡呢?
我們從頭說起:肛門是人體的排泄器官,與肛門直接相接的肛管和直腸。由于此處的細菌多,是人體易發生感染的部位,肛管周圍的感染極易形成膿腫。膿腫經手術切開引流或自行破潰后,糞便仍可由肛管直腸壁上的原發感染灶進入膿腔,膿腔內膿液常不易引流,長期炎癥刺激可使膿腔壁纖維化,不易愈合,而形瘺管。這種病理變化的結果即肛瘺 的形成。有些人會覺的肛瘺 就是等同于痔瘡,其實,肛瘺 和痔瘡是兩種肛腸疾病。肛瘺 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瘺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于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
大部分肛瘺是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的,主要癥狀是肛瘺 外口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使肛門潮濕、瘙癢,有時可形成濕疹。當外口愈合,瘺管中有膿腫形成時,可感到明顯疼痛,同時可伴有發熱、乏力等全身癥狀,膿腫破潰或切開引流后,癥狀緩解。上述癥狀反復發作是肛瘺 的臨床特點。肛瘺 不能自愈,如不及時治療會反復發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因此必須手術治療。
而痔瘡是指直腸下端粘膜和肛管皮膚下的直腸上、下靜脈叢擴張、迂曲而形成的團塊,當發生脫垂或出血等臨床癥狀時稱為痔瘡。痔瘡的形成主要是因腹腔壓力增高,影響直腸和肛管的血液循環,血液回流受阻。如大便干結、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時間過長、久坐、腹部腫瘤、肝硬化門靜脈壓力增高、長期咳嗽、久病體虛、中氣不足、飲酒、習食辛辣燥熱食品、婦女妊娠、分娩等均可發生痔瘡。
肛瘺的診斷不困難,但要正確地尋找到瘺管的走向、瘺管的內口卻是不太容易的。因此,掌握正確的檢查方法非常重要。
①肛竇鉤檢查
以窺器伸入肛門,可見有紅腫炎癥的肛竇,內口多在此處。用肛竇鉤反復檢查肛竇,不難找到內口。探時忌用暴力,以免穿破正常肛竇,造成新的感染內口。
②探針檢查
用探針從瘺外口伸入瘺管,食指伸入肛管,多數探針可在齒線處的內口穿出。對瘺道彎曲者,探針多不能順利穿過,切忌用力過猛,使探針穿破瘺管壁,造成新的感染。
③美藍標記
將一塊適中的紗布放置于肛門內,而后將5%的亞甲藍水溶液由外口注入瘺管,然后輕輕將紗布拉出,觀察內口的位置。爾后,用窺器擴開肛門,在齒狀線附近,著色顯著處,以肛竇鉤或探針探查,多數可發現內口。
④其他
如X線檢查、肛管壓力測定等檢查方法,較少用,有條件者也可采用。
醫院的專家提醒患者,無論是什么疾病,都要及時去正規的醫院就診,查明病因后對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