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存在“血痂”
我們的身體不管是外部的流血還是內部的出血,血小板都是會發揮凝血的作用,在受損的血管壁凝結出一個“血痂”,堵住出血的部位,而等到血管壁損傷愈合之后就會自行的脫落,順著血液的循環代謝出體外。
但是這個時候要是血管壁出現大面積的損傷,那血小板就會把整個血管壁覆蓋結痂,這樣就容易造成大面積的血塊出現,因此血栓也就容易出現了。
3、抗凝能力差
血液正常的情況下是一直處于流動的狀態,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血管內有抗凝和抗聚集的機制,它就像是一個血液的“檢查官”,不準血液出現凝聚的狀態,但要是抗凝或者是抗聚集的機制受損,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就會增加,就容易出現凝聚的狀態,而我們的血管總共就那么大的通道,要是血紅蛋白凝聚的過多,就會增大血液的“體積”,想要通過血管就沒有那么的容易,長期以往就會出現血栓。
以上就是血栓形成的三個要素,只要出現以上三種情況中的任意一種情況,血栓出現的幾率就會比較高,因此需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遵循醫生的指導進行相應的控制,才能減少血栓出現的幾率。
除此之外,平時要少吃精加工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淀粉和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幫助緩解血液凝結狀態,促進血液的流動速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同時要是長期從事電腦工作的人群,也要及時的站起來活動一下身體,尤其是下肢部位,防止血液流動比較緩慢的情況;保證好睡眠可以緩解身體的壓力,維持內分泌的水平,減少出現血栓的幾率。
本篇文章版權歸江蘇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