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病就是由家族基因遺傳、微生物感染、藥物服用不當、自身免疫異常、血容量不足等各種原因引起的腎臟結構和功能改變。根據流行病學史來看,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發生率為10%~13%,約50%的患者在早期階段沒有癥狀,不容易被發現。如果屬于以下4類人群,是腎病的高危人群,應定期來醫院檢查,不可掉以輕心!
第1類是存在腎病家族史
相對來講,存在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腎病,比如法布里病、眼-耳-腎綜合征、薄基底膜腎病等。多囊腎病、IgA腎病等,可遺傳給下一代。易感人群的基因突變也可能會導致腎病。
第2類是擁有不良生活習慣
腎臟是我們體內重要的排泄器官,可將人體內的代謝產物、有害物質等排出體外,由腎臟分泌而出的腎素還具有調節血壓的生理功能。但擁有長期熬夜、高鹽飲食、喝水過少等不良生活習慣,是造成腎臟損傷、罹患腎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第3類是長期服用藥物
藥物可以治療病癥,但大多數藥物也具有腎毒性作用,比如平時經常會用到的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利尿劑、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長期服用或者服用不當等,會損傷腎臟,增加腎病的發生風險。
第4類是罹患“兩高”
這里的兩高指高血壓、高血糖。如果本身就存在高血壓,那么,血管逐漸失去彈性,對腎臟供血造成影響后,便會導致腎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