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在我國屬于非常普遍的疾病,十人中可有九人有痔瘡,可見患病率有多高,一般大部分人經過積極規范化的治療后,愈后良好,但是有部分人群會復發,呈逐年加重,經常出血。
那么問題來了,痔瘡的血到底是從哪流出來的?
1、痔核表面黏膜破損而流血
經調查發現,很多痔瘡患者都存在便秘的情況,尤其是每次進食油炸油膩、辛辣刺激類的食物后,容易加重便秘,導致用力排便的時候,過于干燥質硬的糞便摩擦痔核,使其表面黏膜受到損傷,或者造成肛裂,出現痔瘡流血的癥狀。
2、局部小血管破裂而流血
痔瘡進一步發展嚴重時,會導致痔核脫出肛門外,解完大便后難以自行回納至肛門內,容易壞死脫落,因為用力排便、持續咳嗽、手提重物等動作增加腹內和痔核內充血的壓力而導致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
3、周圍小動脈受損而流血
對于痔核較大的痔瘡患者而言,由于痔核周圍富含小動脈血管,因此,痔核發生脫落的時候,容易對小動脈血管造成損傷,進而因破損而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