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消化系統常見的一種疾病,患了胃出血之后,需要及時治療,那么有哪些癥狀表示胃出血呢?一些人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胃出血的癥狀,胃出血的原因有哪些?胃出血之后要注意飲食,胃出血吃什么食物比較好呢?一起來看一看。
(1)嘔血和黑便
如果出血后因為血液刺激從而出現了嘔吐,那么就有可能是嘔血的癥狀。如果出現后立刻嘔吐出,血液是鮮紅色的,如果在胃中停留了一段時間,經過胃酸的腐蝕之后再嘔出,那么就是棕褐色的。血液除了吐出,還有可能是從腸道排出。
只有當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內通過很快時,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紅色,或偶爾呈鮮紅色。一般而言,當出血量大時,有黑便又有嘔血;當出血量小時,常常僅有黑便。如果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腸,嘔血較少見。
(2)出血引起的全身癥狀
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無明顯全身癥狀,僅在長時間出血后出現貧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則可出現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蒼白,甚至血壓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現。
(3)原發疾病的癥狀
導致胃出血的比較常見的病因就是胃潰瘍、胃癌、食管癌等疾病,如果是潰瘍病導致的部位出血,那么在出血前會有上腹部疼痛的癥狀出現。如果是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的出血,那么有可能會有肝硬化的病史,或者是肝硬化的癥狀出現。
胃出血的原因
1、胃部疾病
胃出血這種情況發生跟多方面因素有關,例如局部形成潰瘍,這是胃出血的主要原因。部分人出現了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者有某些胃部疾病的影響,都有可能會導致胃部粘膜受損出血,這樣發生胃出血的可能性就比較高。有這種情況發生,就要針對具體的疾病展開治療,這樣消化道功能受損表現得到改善,胃出血情況才會好轉。
2、食管病變
食管病變也可能會導致胃出血。比如說食管潰瘍、食管炎等等,這些疾病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導致患者胃出血。發病的時候,帶來的影響也是很明顯的。如果發現了食管癌,那么要及時進行治療。通過合理的方式來控制疾病的發展,這樣才能控制住胃出血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