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艾滋病就會想到它的危害性,艾滋病嚴重的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目前沒有治療艾滋病的有效藥物,但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也不要坐以待斃。那么,患有艾滋病舌頭是怎樣的?得了艾滋病怎么辦?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艾滋病舌頭是怎樣的
1、白色念球菌病
又分紅斑型和假膜性兩種類型。多發生于上腭及舌背;在病損的紅色區域上有時可見白色斑點或斑塊。病損也可發生在口腔的任何部位,表現為白色或黃色斑點或斑塊,斑塊可以擦去,留下紅色區域并伴有出血。許多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念珠菌病在HIV感染人群中具有相當高的患病率,在HIV感染的不同階段均有發生,高可達96%。
口腔念珠菌感染常常是HIV感染的初表現,在口腔損害中為常見;對絕大多數病例而言,是HIV感染后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表明有其他機會性感染出現的可能。有人認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毛狀白斑可作為發現或預測艾滋病的指標。
2、毛狀白斑
是發生于舌兩側邊緣的白色或灰色的病變,病變也可延伸到舌腹部及舌背部,不能擦除。毛狀白斑在HIV感染及艾滋病患者中,是發生率僅次于念珠菌病的常見的口腔表征,也是HIV相關疾病的標志,幾乎僅見于HIV感染和艾滋病人人群,有非常顯著的特異性。因此,對毛狀白斑的出現應予以高度重視。牙周病表現為牙齦發炎、牙齦潰瘍、牙齦壞死以及牙齒松動,并可出現牙齦出血疼痛和惡變等癥狀。據報道,19%~29%的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有牙周炎。
艾滋病病毒(HIV)體外層的脂蛋白包膜中嵌有gp120和gp41兩種糖蛋白,gp120與淋巴細胞表面的CD4糖蛋白有嗜親性,可與其特異性結合;gp41介導病毒包膜與宿主細胞膜融合。因此,HIV經皮膚黏膜破損處或經血液等其他途徑到達血液后,可選擇性地侵入CD4+淋巴細胞。
HIV侵入CD4+淋巴細胞后,在病毒逆轉錄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整合的病毒DNA即可在細胞內復制、形成完整的病毒體釋放出細胞外,細胞死亡,感染新的細胞,也可呈潛伏感染狀態,隨細胞分裂而進入子代細胞。
感染初期,HIV大量復制,產生病毒血癥,并可出現衣殼抗原p24的表達,臨床表現為急性HIV感染癥狀。由于HIV的細胞內大量復制,導致CD4+淋巴細胞損傷、死亡,CD4+T細胞明顯減少。然而在機體的免疫作用下,CD8+CTL活化,殺傷HIV感染細胞,同時產生抗HIV抗體,病毒血癥很快被清除,CD4+淋巴細胞數量回升。
但HIV未被完全殺死,進入持續潛伏感染狀態,HIV處于低水平復制,臨床表現為無癥狀HIV感染。隨著HIV不斷復制、擴散,CD4+淋巴細胞不斷死亡,如此周而復始,后導致CD4+淋巴細胞耗竭,免疫功能嚴重破壞,并發各種條件致病菌的感染和腫瘤,臨床表現為艾滋病,終導致死亡。
艾滋病的癥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從感染病毒到出現臨床癥狀,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急性感染期,潛伏期,艾滋病前期和艾滋病期。
1、艾滋病前期
艾滋病前期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不斷復制并逐漸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到一定程度時,感染者就會出現一些沒有特異性的全身癥狀,如持續發熱、持續性腹瀉、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乏力、盜汗、頭痛等,也可能出現無痛性全身淋巴結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