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為異常
行為也變得明顯異常并且無法理解。比如會不洗臉梳頭、穿著打扮怪異、睡眠日夜顛倒、好管閑事,無緣無故摔毀東西、收藏贓物、垃圾等等。
3、性格改變
性格變得與以前不一樣,整個人不同了,比如會變得孤僻起來,不愿意和人交往,經常獨自發呆、發笑,對人冷漠,也會整天一身一對,情緒多變,無故發脾氣等。
精神病患者如何護理
1、要尊重患者
如在患者面前避免高人一等,要謙虛、熱情、親切地對待患者,切忌歧視、諷刺、戲弄患者,不能拿發病期的病態言行作為笑料的內容。
2、要以好的修養和耐心對待患者
由于患者心理負擔較重,心情不好,容易出現情緒激動、待人暴躁,甚至謾罵他人。對此,應保持冷靜、避免與之爭論。
3、向患者介紹有關的精神疾病知識
要讓患者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監測,增強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有自卑感和受歧視的患者,有時需與單位聯系給予配合,以提高心理護理的效果,這對預防精神病患者的復發,可能大有益處。
4、及時為康復期患者解開心理上的結
有的患者在發病期間,與親屬有過無理言行,家屬感到非常的委屈,患者感到很內疚,此時要向對方進行解釋,以便相互諒解,要主動溝通彼此間的感情,為將來患者與親人和睦生活奠定基礎,為使病情長期穩定做好準備。
精神病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主治: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癲癇。
西藥方:齊拉西酮、氯氮平、奮乃靜、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奧氮平等。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我國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目前我國有精神病患者1億人,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并且逐漸趨于慢性化,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
心理治療
傳統觀念認為,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長期服用藥物來維持正常的精神狀態。隨著社會的發展,通過心理療法可以徹底治療部分精神病,在北京等地,部分對精神病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咨詢機構已經可以通過心理治療幫助病人徹底治愈精神病。
結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我國精神病患者是逐年增多。一般來說精神病患者的子女更容易患有精神病,但不是說所有子女都一定會患病。精神病是不可治愈的,一旦患上精神病,只能長期服用藥物來維持正常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