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皮膚不能經常透氣呼吸,也是形成的原因之一。
4、衛生條件比較差。長期臥床的病人行動困難不易保證個人衛生,比如不經常洗澡,換衣服等,這就很易生成褥瘡,生成后難以治療。
長褥瘡有什么癥狀
第一期為淤血紅潤期。在皮膚的表面出現紅、腫、熱、痛和硬結。此期應采取多種措施變換體位,防止局部皮膚繼續受壓。局部可用50%酒精按摩,增進血液循環。按摩時手緊貼皮膚,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做環形按摩。
第二期:炎性侵潤期,紅腫加重,皮膚呈紫紅色,在表皮有水泡形成,患者有疼痛感。此期的護理需要用75%酒精進行消毒,然后再用一次性空針在水泡的下緣劃一道小口,滲出液立即流出或被吸出,再用棉鑒涂上龍膽紫,暴露創面,促進其干燥愈合。也可用紅外線照射等治療。水泡周圍的皮膚用大拇指作環形運動,以褥瘡為中心向外做按摩。
第三期:淺度潰瘍期。
第四期深度潰湯期。該階段需去醫院治療。
褥瘡該如何預防
1、勤按摩
主要是按摩褥瘡好發的骨突出部位。用熱毛巾擦洗及按摩骨骼隆起受壓迫處,每日1--2次,按摩時宜輕柔,用手掌緊貼皮膚,壓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作環形按摩。冬天皮膚干燥且有脫屑者,可選用皮膚乳劑或涂涂少量潤滑劑,避免干裂出血。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營養,防止褥瘡發生。
2、勤換洗
患者如有大、小便失禁,嘔吐及出汗等情況,要及時清除排泄物,避免因潮濕刺激皮膚。對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單等,應及時更換,保持局部皮膚清潔衛生,以免感染。
3、勤整理
患有褥瘡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需要多加的進行護理,要經常保持床鋪清潔、平整、干燥、柔軟。每次翻身時要注意整理床面,使之平整,無雜物,防止擦傷皮膚。
4、勤檢查
每次翻身時要注意觀察局部受壓皮膚,發現異常時,立即采取積極措施,防止病情發展。
5、加強營養
營養不良者皮膚對壓力損傷的耐受能力較差,容易發生褥瘡,故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并應攝足水分,以增加皮膚的抵抗力。
結語:患者如有大、小便失禁,嘔吐及出汗等情況,要及時清除排泄物,避免因潮濕刺激皮膚。要經常保持床鋪清潔、平整、干燥、柔軟。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來說,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出現長褥瘡的現象。褥瘡需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