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病機制
病理改變
肛管損傷的病理變化,隨損傷程度、損傷物性質及作用方法、部位、范圍、時間和有無其他臟器傷而異。輕的只有黏膜撕裂和肌層裂開,重的有全層腸壁斷裂和廣泛括約肌損傷甚至橫斷。若伴有大血管和骶前靜脈叢損傷,可引起大出血而發生休克。肛管損傷常伴周圍組織感染,如臀大肌深部蜂窩組織炎,加之厭氧菌混合感染和腸內糞便不斷污染,可引起廣泛壞死、嚴重的毒血癥和敗血癥,甚至死亡。
如何鍛煉肛門括約肌
其實動作很簡單的,就是用力忍大便的動作,每天做兩次,每次做200次收縮肛門的動作,只要堅持下去,肯定會有良好效果的。
(1)在胃出口處的幽門括約肌,它能限制每次胃蠕動排出的食物量,并防止十二指腸內容物逆流入胃內。
(2)回腸末端與盲腸交界處的回盲括約肌,能防止回腸內容物向盲腸排放;防止回腸內容物過快地進入大腸,延長食糜在小腸內的停留時間,利于小腸內容物的完全消化和吸收,并阻止大腸內容物向回腸倒流。
(3)尿道與膀胱交界處有尿道內括約肌,收縮時能關閉尿道內口,防止尿漏出。尿道的外口有尿道外口括約肌,由橫紋肌構成,受意識控制。
(4)直腸末端肛門處,有肛門內、外括約肌。肛門內括約肌無括約肌功能,僅有協助排便的作用。肛門外括約肌由橫紋肌構成,受意識支配,排便時松弛。
1、 收縮肛門5秒鐘,再放松5秒鐘,如此持續進行5分鐘。每日進行3~5次。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提高肛門括約肌的收縮力。
2、 有意識地向上收提肛門,每日1~2次,每次30秒。有運化瘀血、鍛煉肛門括約肌和提升中氣的作用。一定要堅持。
3、 肛門收縮:在排便前、 排便中和排便后這段時間里,用約5分鐘的時間,主動收縮和舒張肛門括約肌,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肛門括約能力。
肛門括約肌的護理
提肛運動是預防和治療肛門疾病,以及促進肛門手術后患者傷口和肛門功能恢復的一種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運動過程中,肌肉的間接性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肛門括約肌,增強其收縮能力。
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于肛門括約肌痙攣引起的劇烈疼痛,使裂口難以愈合。相反,如果肛門括約肌過于松弛,對痔核和直腸黏膜的支持力不夠,就會導致痔核脫出和脫肛。肛門疾病術后的人,因肛門括約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此時有效的肛門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減少痔靜脈的淤血擴張,增強肛門直腸局部的抗病力,促進傷口愈合,以避免和減少肛門疾病的復發。
1、注意均衡飲食,防止暴飲暴食。
2、防止大便太硬,減少機械沖擊,減少肛門外括約肌的斷裂機會。
結語:肛管被肛門括約肌復合體圍繞,肛門括約肌復合體由互相重疊的兩層肌肉構成。其外層為肛門外括約肌,它是骨骼肌,為隨意肌。內層為肛門內括約肌,它是不隨意的平滑肌部分。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注意飲食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