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藥物應用原則 ①針對性用藥 及時應用針對性強的抗菌藥物是治療敗血癥的關鍵,結合臨床表現及前期治療反應予以調整。②聯合用藥 對病情危重者宜選取兩種抗菌藥物聯合應用(三聯或四聯應用的必要性不大)。③足量足療程用藥 致病菌應是殺滅,而不是一時抑制,故抗菌藥物的使用應足量,開始時劑量應偏大,分次靜脈點滴投予,療效宜長,一般3周以上,或在體溫正常,癥狀消失后,再繼續用藥數天。有遷徙性病灶者,除局部治療外,全身用藥也應酌情延長。
(2)抗菌藥物的選擇 ①葡萄球菌敗血癥 因金葡球菌能產生β-內酰胺酶的菌株已達90%左右,故青霉素G對其療效很差。而第一、二代頭孢菌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β-內酰胺酶的作用,對其敏感的菌株可達90%,故現常選用頭孢唑林、頭孢氨芐、頭孢呋辛或頭孢克洛等,也可選擇氟喹諾酮類進行治療,還可聯合應用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對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一般首選萬古霉素,另外可選擇的藥物包括利奈唑胺、達托霉素和替加環素。②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 第三代頭孢菌素對此類菌有強抗菌活性,敏感率一般大于90%,第二代頭孢菌素對大腸桿菌及肺炎桿菌也有抗菌活性。故對此類敗血癥可從第二、三代頭孢菌素中選用一種,可與慶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聯合。綠膿桿菌敗血癥時選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他啶,頭孢吡肟或碳青酶烯類較好。或將上藥與氨基糖甙類抗生素伍用,療效也好。左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對包括綠膿桿菌在內的G-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活性,且受外界影響小,與其他類抗菌藥物未見交叉耐藥性,副作用輕,臨床上也常被選用。③厭氧菌敗血癥 常呈復數菌混合感染,選藥時應兼顧兼性厭氧菌或需氧菌。④真菌敗血癥 當真菌與細菌感染同時存在時,選藥需兼顧。
3.其他治療
(1)藥物 如抗內毒素單抗,白介素-1(IL-1)受體拮抗劑、脫苷脫氨酶抑制劑等。
(2)局部治療 對原發性或遷徙性的化膿性病灶,待成熟后均應及時切開引流。化膿性心包炎、關節炎、膿胸及肝膿腫在引流后局部還可注入抗菌藥。對有梗阻的膽道、泌尿道感染,應考慮手術解除阻塞。
1.加強防護
加強勞動保護,避免外傷及傷口感染,保護皮膚及粘膜的完整與清潔。
2.控制傳染源
對已發生的癤腫,不要擠壓,也不要過早地切開,以免細菌擴散而形成敗血癥。盡量避免皮膚粘膜受損;及時發現和處理感染病灶;各種診療操作應嚴格執行無菌要求。做好醫院各病房的消毒隔防工作,防止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在醫院內的交叉感染。慢性帶菌的醫護人員應暫調離病房并給予治療。
3.合理使用抗菌藥
合理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廣譜抗生素,注意防止菌群失調。在應用過程中應嚴加觀察,特別注意有無消化道、泌尿道和呼吸道的真菌感染。
4.保護易感人群
對易患敗血癥的高危患者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敗血癥征象或疑似病情時要積極檢查果斷處理。做好嬰兒室、手術室、外科病房以及免疫缺陷病人的消毒隔離,以防致病菌引起交叉感染。燒傷病房及血液病患者接受化療或骨髓移植時應采取嚴密隔離;傳染病房住有或曾住過敗血癥患者的病房應加強消毒隔離措施,以防耐藥的金葡菌、綠膿桿菌及真菌等蔓延。工作人員中有慢性金葡菌攜帶者應暫時調離病房并予治療,以保護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免受感染。對部分患者可考慮應用免疫增強劑。
5. 及早發現原發病灶
及早發現原發或遷徙病灶,必要時進行外科治療。積極控制、治療白血病、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各種易導致感染的慢性病。
總結:通過上文小編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敗血癥能治好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一般來說患上敗血癥是很難治愈的。只能采用西醫的治療方法來緩解病癥。所以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的工作加強防護、控制傳染源。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能有幫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