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告訴醫生所用藥物的名字和劑量,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術前3-5天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抗心律失常藥物可能會影響到檢查結果。
四、告訴醫生對藥物過敏情況。
射頻消融術操作過程
電生理檢查和射頻消融術是在一個有特殊設備的手術間進行(稱為導管室)。導管室工作人員通常包括電生理醫生、助手、護士和技師。
患者躺在X光檢查床上,醫務人員會將各種監測裝置與患者身體連接,并將您身體用無菌單蓋住,醫務人員穿戴上無菌手術衣和手套。
首先導管插入部位(腹股溝、手臂、肩膀或頸部)的皮膚消毒,局麻藥進行局部麻醉;然后用穿刺針穿刺靜脈/動脈血管,電生理檢查導管通過血管插入心腔;
心臟電生理檢查所用的電極導管長而可彎的導管,能將電信號傳入和傳出心臟。
電極導管記錄心臟不同部位的電活動,并發放微弱的電刺激來刺激心臟,以便誘發心律失常,明確心動過速診斷;然后醫生通過導管找到心臟異常電活動的確切部位(此過程稱為“標測”),再通過消融儀發送射頻電流消融治療,從而根治心動過速。
患者感受
整個過程患者一般處于清醒狀態,有時醫生會用鎮靜劑來緩解患者緊張,患者會全程監護;
電生理檢查一般不會引起疼痛,導管行進于血管和心腔時患者不會有感覺;檢查時醫生可能會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心臟,患者不會感覺到這些電脈沖,往往會誘發出心動過速,感覺和以前發作時一樣(可能有頭暈、目眩、心悸、胸痛或氣短等),告知醫生即可;這些操作風險很小,相對而言很安全。
成功率
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等心律失常一次射頻消融成功率可以達到98%以上,而房速、房撲、室早、特發性室速等復雜心律失常成功率可以達到 90%以上,目前房顫的消融成功率陣發性房顫達到80~90%,持續性和慢性房顫也可達到60~80%,再次消融成功率將進一步提高。
手術并發癥
血管穿刺并發癥包括局部出血、血腫、感染、氣胸、血栓形成、栓塞等,導管操作并發癥包括主動脈瓣返流、心肌穿孔、心包填塞等,放電消融并發癥包括房室傳導阻滯、心肌梗死等。
射頻消融術術后注意事項
射頻消融術后患者須按照醫囑臥床靜養,靜脈穿刺處沙袋壓迫6小時,動脈穿刺處沙袋壓迫8-12小時,并患肢制動(限制不動),注意觀察是否出血;
臥床期間給予易消化飲食;射頻消融術后早期密切觀察心率和心律情況,如有不適及時向醫生匯報,必要時心電圖、心臟超聲和胸片等檢查;
如果術后心動過速再次發作的感覺,但并未真正發作,無要緊張勿需特殊治療;
術后一般1周后可恢復正常活動;
出院后如有復發,應及時就近記錄心電圖,并與手術醫生取得聯系,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射頻消融術后需要抗凝治療,一般需要1-3個月的抗凝藥物,具體視患者的心律、年齡和全身情況而定。其他輔助藥物的應用主要房顫消融術后使用胺碘酮,遵照醫囑服用,才能達到期望療效。
結語:心臟的健康一定要定期檢查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臟的功能已經衰退了,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一定會要檢查的,一旦出現問題的話,及時治療。對于射頻消融術,做之前一定要看看它的注意事項是什么,以防出現什么差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