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顯示包塊邊界清楚,血供不豐富,可有囊性變。甲狀腺腺瘤有引起甲亢(發生率約20%)和惡變(發生率約10%)的可能,原則上應早期切除。一般應行患側甲狀腺大部切除(包括腺瘤在內);如腺瘤小,可行單純腺瘤切除術,但應楔形切除,即腺瘤周圍應裹有少量正常甲狀腺組織。切除標本必須立即行冰凍切片檢查,判斷有無惡變。
結節性甲狀腺腫
節性甲狀腺腫(nodular goiter,NG)的原因可能是由飲食中缺碘或甲狀腺激素合成的酶缺乏所致,病史一般較長,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漸漸長大,而于體檢時偶然被發現。大多數呈多結節性,少數為單個結節。大部分結節為膠性,其中有因發生出血、壞死而形成囊腫;久病者部分區域內可有較多纖維化或鈣化,甚至骨化。
甲狀腺出血往往有驟發疼痛史,腺內有囊腫樣腫塊;有膠性結節者,質地較硬;有鈣化或骨化者,質地堅硬。一般可保守治療,但結節因較大而產生壓迫癥狀(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有惡變傾向或合并甲亢癥狀時應手術治療。
甲狀舌管囊腫
甲狀舌管囊腫(thyroglossal duct )是與甲狀腺發育相關的先天性畸形。胚胎期,甲狀腺是由口底向頸部伸展的甲狀腺舌管下端發生的。甲狀腺舌管通常在胎兒6周左右自行鎖閉,若甲狀腺舌管退化不全,即可形成先天性囊腫,感染破潰后成為甲狀腺舌管瘺。本病多見于15歲以下兒童,男性為女性的2倍。表現為在頸前區中線、舌骨下方有直徑1~2cm的圓形腫塊。境界清除,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并能隨吞咽或伸、縮舌而上下移動。治療宜手術切除,需切除一段舌骨以徹底清除囊壁或竇道,并向上分離至舌根部,以免復發。
亞急性甲狀腺炎
又稱De Quervain甲狀腺炎或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結節大小視病變范圍而定,質地常較硬。
常繼發于上呼吸道感染,有典型的病史,包括起病較急,有發熱、咽痛及顯著甲狀腺區疼痛和壓痛等表現,疼痛常波及患側耳、顳枕部。常有體溫升高、血沉增快。急性期,甲狀腺攝131I率降低,多呈“冷結節”,但是血清T3和T4升高,基礎代謝率略增高,這種分離現象有助于診斷。輕者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即可,較重者常用潑尼松及甲狀腺干制劑治療。
結語: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大家平時要多多了解這些甲狀腺疾病的常識,希望上述介紹的這些甲狀腺鱗狀細胞癌的治療方法和知識能夠幫助大家哦。不管是什么樣的疾病,做好預防的工作還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