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炎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有些炎癥反應是身體一種疾病的前兆。炎癥的危害有很多,一旦得了就會造成我們的身體機能出現罷工的現象。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得了炎癥怎么辦呢?
炎癥反應
炎癥反應是臨床常見的一個病理過程,可以生于機體各部位的組織和各器官,例如毛囊炎、扁桃體炎、肺炎、肝炎、腎炎等。
急性炎癥平時具有紅、腫、熱、痛、機能掩藏等變化,同隨時常伴有發熱、白細胞增多等全身反應。這方面變化的產生實質上是機體與致炎因子進行抗爭的反映。這種分歧抗爭貫穿炎癥過程的始終。
致炎因子作用于機體后,一方面引發組織細胞的損壞,使局部組織細胞顯現變性、壞死;另一方面,誘導機體抗病機能增加,以益于清除致炎因子,使受損組織得到修復,從而使機體的內環境以及內環境和外環境之間達到新的均衡。
炎癥的危害
說起炎癥,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人體的一種免疫反應。正常情況下,免疫反應會對細胞和組織形成保護,但如果反應過度,炎癥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
1.損傷腸道。正常情況下,免疫細胞聚集在腸道周圍,與居住在腸道中數以萬億計的健康細菌和平相處。然而,某些人的腸道內這種平衡被破壞了。免疫細胞向消化道自身發起攻擊,形成炎癥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節段性腸炎。
2.損傷關節。當炎癥發生在關節,會對其造成嚴重損傷,患者出現疼痛和僵硬感,常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是一種與遺傳因素有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也與吸煙、高鹽飲食、缺乏維生素D等風險因素有關。
3.損傷血管。炎癥也常侵入血管內部。血管中脂肪斑塊的形成會引發慢性炎癥,這種脂肪斑塊會吸引白細胞,變得越來越大,形成血栓,終導致心臟病發作。一項研究顯示:一種名為白細胞介素-6的特殊蛋白質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4.與癌癥有關。慢性炎癥與肺癌、食道癌、子宮頸癌和消化道癌癥之間存在著關聯。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在2014年發現:與身材瘦削的同齡人相比,體內炎癥水平較高的肥胖青少年在成年時期患上腸癌的風險會高出63%。
5.傷害肺部。當肺部發生炎癥時,就會引起液體的聚積和氣道變窄,造成呼吸困難。感染、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都會讓肺部發炎。此外,吸煙、暴露于空氣污染或家用化學品、體重超重,甚至是食用腌制肉類也與肺部炎癥有關。
6.損害牙齦。細菌的積累會導致牙齦慢性炎癥。長期得不到控制,會讓牙齦萎縮并破壞牙齒周圍的骨骼結構。更嚴重的是,牙齦炎癥與心臟病和老年癡呆癥之間存在著關聯。正確刷牙和使用牙線可以預防牙周炎。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在2010年發現:食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歐米伽-3脂肪酸(如富含脂肪的魚肉或魚油)也能起到作用。
7.增加體重。炎癥還會增加胰島素抵抗(它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并與體重增加之間存在著關聯。
8.損害骨骼。胃腸道的炎癥也會對骨骼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是因為炎癥阻止了重要的骨骼構建營養素(如鈣和維生素D)被人體所吸收。
9.與抑郁癥有關。2015年新研究顯示:大腦中的炎癥可能與抑郁癥之間存在關聯。具體來說,炎癥會引發情緒低落、缺乏食欲和睡眠不佳等抑郁癥狀。先前的研究發現:抑郁癥患者其血液中的炎性蛋白含量較高。
得了炎癥怎么辦
1.西醫療法
西醫治療婦科炎癥主要分為兩部分:口服消炎藥物,藥液沖洗外陰。兩個部分必須同時進行,輔助治療。如滴蟲性陰道炎需口服殺滅滴蟲藥物還需1:5000高錳酸鉀溶液沖洗陰道。
西藥療效較快,但是副作用比較大,口服藥必定會對身體其他臟器產生負擔,且容易復發,病菌也容易產生耐藥性。有些女性朋友患病初期比較著急,濫用抗生素或不當清洗下身,反倒造成病情加重,所以我們對西藥的試用一定要謹慎。
2.中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