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一舉一動都離不開關節的活動,但日常卻很少有人關注關節健康,常常是當關節出現疼痛、不適時才進行補救。殊不知,關節也有壽命,一旦磨損則是不可修復的。
50歲之后開始出現關節疾病
關節會因為衰老、磨損、疾病等因素而出現衰老,而關節疾病多發生在50歲之后的人群中,故有五十肩的說法。“五十肩”又稱為肩周炎,50歲左右比較常見。
而以骨關節炎為例,又被稱為“下半生疾病”,通常在年輕時便開始發病,患病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增長,到了50歲大約達到50%,而55歲之后患病率或能達到80%。
所以,關節是一個容易衰老的結構,而且關節疾病與心血管、癌癥并列成為威脅身體健康的三大殺手。
關節過早的衰老、疾病其實和日常的不良習慣、坐姿等行為有關。
傷害關節的行為
1.關節受涼
關節炎的出現并不是凍出來的,而是受到關節磨損、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感染等影響。但是因為關節部位脂肪層薄弱,受涼則會影響關節的血液循環、關節液的粘滯性,加重或誘發關節炎的出現。
2.長期穿高跟鞋
長期穿高跟鞋行走,導致膝關節、踝關節的受力不均和活動受阻,膝關節負荷增大,磨損更嚴重。同時容易導致盆骨前傾、脊柱側彎以及誘發頸椎病和腰痛。
3.體重增加
人體的下肢關節承受著身體大部分的重量,體重過增加過多,加重關節壓力,在行走、跑步、上下樓梯等過程中會加劇關節的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