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兒出生,這是一件多么喜慶的事情,但是你突然發現他是嬰兒扁平足,這可如何是好?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嬰兒扁平足,讓大家了解一下嬰兒扁平足的危害,也讓大家知道如何判斷嬰兒扁平足。
很多時候,新生兒的父母并不會太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是嬰兒扁平足,但是小編要提醒一下,父母還是要重視一下,否則后面會對嬰兒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什么是嬰兒扁平足
嬰兒扁平足俗稱平足癥,是因為韌帶、骨頭及肌肉出現異常,而導致嬰兒足部內外側出現縱橫足弓塌陷和消失的狀況?;純耗_掌比正常人更為扁平,腳掌內側和中間部分沒有向上隆起,形成不了縱橫足弓的形狀。
嬰兒出現扁平足對往后的運動和體力方面影響很大,寶寶越大,雙腳的站立和行走越易疲勞,小腿易酸脹,膝關節和腰部也會有影響。因此,對于扁平足,爸媽一定要提早重視。
嬰兒足部構造和發育情況
3-6個月
嬰兒腳部發育緩慢,每月僅長1毫米。
3歲前
足部發育較快,每月大概長長1.5毫米,兩歲半時,腳長就是成年人的一半。這一階段嬰兒腳骨大多是鈣化的骨頭,組織彈性大,易變性,而且腳表皮角質層薄,肌肉含水量高,很容易會損傷和感染,重要的是,腳底分布著很多血管和神經。
6歲前
嬰兒六歲之前骨頭慢慢成形,六歲后骨頭的組織結構與成年人相似。骨頭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成形的,不過,要真正成形要等到十四歲以后。
9歲左右
兒童會再次進入快速增長期,一直到二十歲,足部會一直不停地生長,終成形。
嬰兒足部百分之七十都是軟骨,三歲之前都是寶寶骨骼發展的關鍵,所以,爸媽要時刻關注寶寶骨骼的異常,出現問題要及時治療。而且嬰兒的走路方式與大人不同,常常是腳跟和腳尖同時著地,所以腳部的負擔很重。
嬰兒扁平足的危害
1.腳后跟易受傷
扁平足雖說不是病,但是走路腳會很疼痛,主要是腳內側和腳后跟,而且扁平足走路是內八字,因此鞋子很容易磨損,使得腳后跟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