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膽堿能性蕁麻疹
多見于青年,由于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乙醇飲料,促進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生。風團在受刺激后數分鐘即出現,直徑2-3 mm。
常散發于軀干上部和上肢,互不融合,可于0.5-1小時內消退,自覺劇癢。有時僅有劇癢而無皮疹。偶伴發乙酰膽堿的全身反應,如流涎、頭痛、脈緩、瞳孔縮小及痙攣性腹痛、腹瀉及腸鳴音。頭暈嚴重者可致暈厥,病程一般經數年后可漸好轉。
(5)壓迫性蕁麻疹
皮膚受壓后4-6小時,局部發生腫脹,累及真皮及皮下組織,持續8-12小時消退。常見于行走后足底部和受壓迫后的臀部皮膚。機制不明,可能與皮膚劃痕癥相似。
4.血管性水腫
又名巨大蕁麻疹、Quincke病,以往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為突發干皮膚黏膜的局限性水腫。分為遺傳性血管水腫與獲得性血管水腫兩類。遺傳性血管性水腫與C1抑制物(C1酯酶抑制劑)缺乏有關。
本病主要發生于組織疏松的部位,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手、足等部位。多為單發,偶發于兩處以上。膚色正常或淡紅、表面光亮,觸之有彈性感。持續1~3日可漸行消退,亦可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發生于口腔黏膜者,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導致窒息死亡。
(1)去除病因
對每位患者都應力求找到引起發作的原因,并加以避免。如果是感染引起者,應積極治療感染病灶。藥物引起者應停用過敏藥物;食物過敏引起者,找出過敏食物后,不要再吃這種食物。
(2)避免誘發因素
如寒冷性蕁麻疹應注意保暖,乙酰膽堿性蕁麻疹減少運動、出汗及情緒波動,接觸性蕁麻疹減少接觸的機會等。
(3)糖皮質激素
為治療蕁麻疹的二線用藥,一般用于嚴重急性蕁麻疹、蕁麻疹性血管炎、壓力性蕁麻疹對抗組胺藥無效時,或慢性蕁麻疹嚴重激發時,靜脈滴注或口服,應避免長期應用。
(4)免疫抑制劑
當慢性蕁麻疹患者具有自身免疫基礎,病情反復,上述治療不能取得滿意療效時,可應用免疫抑制劑,環孢素具有較好的療效,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甲氨蝶呤及免疫球蛋白等均可試用,雷公藤也具有一定療效。由于免疫抑制劑的副反應發生率高,一般不推薦用于蕁麻疹的治療。
1、香菇、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等,過食此類食物易致動風生陽,觸發肝陽頭疼、肝風眩暈等宿疾,另外,還易誘發或加重皮膚瘡瘍腫毒。
2、鯧魚、螃蟹、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蚌肉和蝦等水產品,此類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對于體質過敏者,易誘發過敏性疾病發作如哮喘、蕁麻疹癥,同時,也易催發瘡瘍腫毒等皮膚疾病。
3、南瓜、菠菜、芥菜和蔬菜類主要有竹筍等,此類食物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
結語:相信大家看完以上內容之后也是知道了蕁麻疹是什么癥狀了,也知道了蕁麻疹應該怎么治療了。因此,患上蕁麻疹的時候,想要早日恢復健康的話,則一定要及時治療哦,只有及時治療才能早日恢復健康,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