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脫肛的食療方
1、何首烏煲雞
何首烏30克,雌雞1只(約500克)。將雞宰殺去毛及內臟,以白紗布兩、三層包何首烏末,納雞腹內,加清水適量,放入鍋內,煲至雞肉離骨,取出首烏末,加鹽、油、姜、酒調味,飲湯食雞肉。一日內分2次服完。
2、鯽魚黃芪湯
鯽魚150—200克,黃芪15—20克,枳殼9克(炒)。將鯽魚去鰓、鱗、內臟,先煎黃芪、枳殼,30分鐘后下鯽魚,魚熟后取湯飲之,可少加生姜、鹽以調味。
3、田螺燉豬肉
用田螺肉120克、豬肉120克。將洗干凈的田螺肉、豬肉入鍋共燉。每日1劑,分4次服食。
(1)先天不足,發育不全,直腸缺乏周圍軟組織。及骶骨彎度的支持。
(2)病久體弱,營養不良或久瀉久痢,使坐骨直腸窩的脂肪被吸收,直腸失去扶持。
(3)氣血衰退,年邁機體衰弱,婦女多次分娩,骨盆肌肉松弛,不易固攝,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持續性增加腹壓的疾病,使直腸黏膜下層組織松弛,黏膜與肌層分離,導致脫肛。
(4)內痔三期,肛直腸息肉,肛直腸腫瘤等病癥,經常脫出導致肛管括約肌松弛,并將直腸黏膜向下牽引。也有見于內痔環切術后,損及肛管皮膚,形成直腸黏膜外露脫垂。
1、早期
便后有黏膜自肛門脫出,并可自行縮回;以后漸漸不能自行回復,需用手上托能復位,常有少許黏液自肛門流出,排便后有下墜感和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增多。
2、嵌頓
由于肛括約肌松弛,很少發生嵌頓,一旦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在臨床上,脫肛按脫垂程度輕重分成三度:一度為直腸黏膜脫出,二度為直腸全層脫出,三度為直腸及乙狀結腸脫出。
3、晚期
脫肛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后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脫肛的一些癥狀以及引起脫肛的一些原因。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也知道了脫肛怎么治療了。因此,當出現脫肛的時候,則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哦,以免時間久而導致脫肛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