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下情況是不能傳播的
1、空氣或水。
2、昆蟲,包括蚊子或虱子。
3、唾液、眼淚、汗水。沒有被吐痰傳播艾滋病的先例。
4、平常的接觸如握手或共享菜肴。
5、閉嘴或“社交”接吻。
6、馬桶座圈。
二、不管癥狀,投入生活
艾滋病分為急性期、潛伏期、發病期,恐友們通常所說的初期癥狀即使指,急性期癥狀,不要與發病期癥狀相混淆。
脫恐無論從科學常識上和心理上都不要去管癥狀,而應該帶著不安投入生活中去,以生活為中心,去做該做的事情,這樣才能打破惡性循環,阻斷心理和身體的相互影響(即精神交互作用),這也就是《森田療法》所說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很多恐艾癥患者其實已經6周陰,8周陰,更有3個月陰的,遲遲不能脫恐,就因為他有癥狀,其實他們掉進了惡性循環的陷阱,他們關注的是癥狀,恐的是癥狀,一心想消除癥狀,可是越是這樣癥狀越頑固,強大,因為他們對癥狀排斥的心理反而加強了他們對癥狀的敏感,關注,關注與緊張擾亂了自主神經的正常工作,造成更多的癥狀。對治的政策就是不去管,不去關注,不去分析癥狀;讓心理按照自己的運行規律運行。
三、檢測脫恐
目前醫院、疾控中心等使用的檢測試劑都是3代、4代酶聯(2代已經淘汰,早已停產)或者金標法、光化學法等6周都能排除,世界衛生組織的已經明確寫出窗口期為2~6周,國內越來越多的疾控中心也已經明確窗口期為6周;所以窗口期就是6周,不要再去管那些過于保守,過于落后的言論了。檢測是很好的脫恐方法,來的快速有效,建議發生高危行為的還是6周后鼓起勇氣去正規機構進行檢測。
四、心理脫恐
6周檢測完已經可以確定沒有感染;以后無論怎么檢測都是心理脫恐。
心理治療的目的應該是發展病人的創造性潛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療癥狀。這和《森田療法》主張的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以生活為中心,不管癥狀,像正常人一樣去生活相契合。恐懼是我們心理正常的反應,每個人都會有恐懼,恐懼是我們身心的自我防衛措施,遵循恐懼心理的正常運行規律我們就能很快脫恐,違背恐懼的運行規律就會掉進惡性循環,掉進恐艾的泥潭,難以自拔。所以脫恐需要順其自然,為所當為,規范行為,以生活為中心,放下對癥狀和恐懼的過分關注和排斥,這樣心理脫恐也就不難了。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恐艾癥的詳細內容,大家看了之后相比對恐艾癥都有了全新的認識。恐艾癥是人的心理而造成的癥狀,他們需要建立正確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相信科學,才能迎來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