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著色芽生菌病或稱著色真菌病
是由多種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一組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慢性局灶性感染,常累及部位是四肢,特征表現為逐漸增多的疣狀增生和結痂性損害。常見于戶外活動人群及赤足者。
四、孢子絲菌病
孢子絲菌病是由雙相型真菌申克孢子絲菌所致的亞急性或慢性感染。通常表現為淋巴管性傳播,偶可引起肺、關節、骨或其他部位的感染。溫帶及熱帶地區常見,成人比兒童常見,尤其在經常接觸土壤、植物或植物性物質的職業個體中更為普遍。
五、暗色絲孢霉病
暗色絲孢霉病是指由多種條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組織感染。這種真菌不同于皮膚著色真菌病的病原菌,這些真菌的特征性表現為在組織中形成有隔菌絲相培養物中或多數病例組織中生長的真菌細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六、皮膚粘膜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指念珠菌屬所引起的感染。30-50%的正常人的口腔和消化道中可以分離出念珠菌。正常婦女生殖道念珠菌帶菌率也高達20%。
念珠菌是人體正常菌群之一,為條件致病菌,易引起粘膜、皮膚和甲的感染,常見的有陰道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龜頭包皮炎、皮膚念珠菌病、甲念珠菌感染、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5種。
真菌性皮膚病的治療
皮膚病相信大都數的人都曾經患有過,也是人們為熟悉的一種真菌疾病,有些病情較輕的真菌性皮膚病也會不治而愈,但是病情較為嚴重的還是需要進行相關的治療。所以患有真菌性皮膚病的患者一定不要忽視病情。那么真菌性皮膚病該如何治療。
常見的皮膚病比較多,比如真菌性皮膚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常見的有鵝掌風手癬:俗稱“鵝掌風”,皮損與足癬大致相同,多從一側手開始,皮損上要為水皰型和角化型,而浸漬糜爛型較少見。
甲癬
俗稱“灰指甲”。一般以1~2個指趾甲開始發病,重者全部指趾甲均可罹患。患病甲板失去光澤,日久甲板增厚變形,呈灰白、污黃色。甲板變脆而破損脫落,有時甲板與甲床分離。
對于這類真菌性皮膚病的治療,需要根據患者的發病部位、病情等選擇合適的方法。
手足癬
局部治療為主,根據不同類型而選不同的抗真菌藥。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真菌性皮膚病的主要治療還是采用藥物的方式,一般性都是使用藥物浸泡等方式去控制真菌性皮膚病的病情,使得患者的真菌性皮膚病逐漸好轉,專家建議患者,一旦發現這個病情,一定要及早進行治療。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想必大家對于真菌性皮膚病也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了吧,我們在生活中,在所難免的會接觸到真菌的,但是只要我們注意日常的皮膚清潔,不給真菌感染的機會就能很好的杜絕感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