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橄欖油做食用油
通常來說,吃油多的人血脂高。但地中海沿岸的居民橄欖油的消費量居世界之首,那里的人卻很少有肥胖和心血管問題,這要歸功于橄欖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
而且,食用橄欖油后可以增加人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的平衡濃度,以保證人體對膽固醇的正常要求,而且還會降低血漿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濃度。
小貼士:橄欖油能部分抑制胃的運動,這樣,胃內食物會較緩慢地進入十二指腸,“飽”的感覺更加明顯,以便更好地促進消化及營養物質在腸部的吸收。
6、每周兩次清蒸海魚
魚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海魚和淡水魚的魚肉脂肪和營養含量有較大差別,海魚肉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70%~80%,具有降血脂、改善凝血機制、減少血栓形成等作用。大多數海魚還含有一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成分,所以,膽固醇高的人可適當多吃海魚。
小貼士:海魚的做法很多,從營養角度上講宜清蒸和清燉,保證魚肉中所有的營養不易流失,而且味道鮮美。吃前一定要洗凈,去凈鱗、腮及內臟,無鱗魚可用刀刮去表皮上的污膩部分,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是海魚中污染成分的聚集地。
7、每周一碗姜湯
“家備生姜,小病不慌。”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揮發油、姜辣素、樹脂和淀粉,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等三大功效。中醫認為,早、晚空腹喝1碗熱姜湯,堅持每周1~2次,可收到補氣、提神、改善睡眠之效。有雜志描寫的錢塘凈慈寺和尚,就是服姜湯40年,顏色如童子,可見姜湯對人體健康的好處。
小貼士:在空調房里呆久了,肩膀和腰背易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襲,特別是身體虛弱的老人和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很容易引發肩周炎,可燒制一些熱姜湯,先在熱姜湯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擰干,敷于患處,反復數次。此法能舒筋活血,可大大緩解疼痛。
8、做菜加紅曲
自古以來紅曲即被中醫認為是極珍貴的保健補品。根據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紅曲味甘性溫,可以綜合調節血脂,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活血化淤,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還可預防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心肌梗塞、腦血栓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
紅曲在烹調中常用來調味、著色、釀酒。早在宋朝古籍如陶谷雜采隋、唐五代典故所寫的《清異錄》上就提到“以紅曲煮肉”。紅曲本身也具有很好的去腥臊、健脾腎、消暑火的作用。
小貼士:紅曲粉是一種天然紅色素,南方做燒肉或豆腐乳多使用。紅曲是用糯米蒸制后接種紅曲菌種,發酵繁殖的,產品是發酵后的暗紅色糯米,經粉碎后成為紅曲粉。
結語:高血脂是現在很多人都非常關注的一種疾病,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治療高血脂,本文就介紹了治療高血脂的幾個小偏方,感興趣的小伙伴趕緊來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