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是指因多種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彌漫性或局限性炎癥。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上升,病毒已成為心肌炎主要的致病因素。病毒性心肌炎多見于兒童及青壯年,但老年患者亦不少見。心肌炎患者應臥床休息,進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
心力衰竭應及時控制,但應用洋地黃類藥時須謹慎,從小劑量開始,擴血管藥和利尿藥也可應用。
早搏頻繁,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藥。如因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快速室性心律或竇房結損害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壓,則需用電起搏或電復律,多數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患者借起搏器渡過急性期后得到恢復。對原發病毒感染,近年來提出用干擾素或干擾素誘導劑預防和治療心肌炎。
一些中草藥如板藍根、連翹、大青葉、虎杖等初步實驗研究認為可能對病毒感染有效。促進心肌代謝的藥物,如三磷酸腺苷、輔酶A、肌苷、環化腺苷酸、細胞色素C等在治療中可能有輔助作用。
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后痊愈,不遺留任何癥狀或體征。
預后
大多數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后痊愈,不遺留任何癥狀或體征,極少數患者在急性期因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經過數周或數月后病情趨于穩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臟擴大,心動能減退,心律失常或心電圖變化,此種情況可持續存在,為急性期后心肌瘢痕形成所致。
還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癥持續而轉為慢性心肌炎,逐漸出現進行性心臟擴大,心功能減退,心律失常,經過數年或更長時間死于上述各并發癥。各階段的時間劃分比較難定,一般可以6個月以內為急性期,6月至1年為恢復期,1年以上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確的慢性患者與心肌病難區分。
結語:對于那些心力衰竭或者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心肌炎能治好嗎?如果積極處理的話,可以使病情得到及時的控制,但是如果是急性期要用到洋地黃,而心肌對洋地黃非常敏感,容易有毒性反應出現,一定要減少藥量,不要接近飽和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