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子宮肌瘤
多發性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多發生于35~50歲。子宮肌瘤(uterus myoma of),常為多發性,并且以上不同類型肌瘤可同時發生在同一子宮上,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據資料統計,35歲以上婦女約20%發生多發性子宮肌瘤,但多數患者因肌瘤小、無癥狀,而未能發現,臨床上報告肌瘤發生率僅在4~11%之間。
多發性子宮肌瘤不能小看哦,會危害到女性的健康,導致不孕。患者堅持治療,也要注意飲食。
多發性子宮肌瘤 - 病因
多發性子宮肌瘤確切病因不明,可能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長期受雌激素刺激有關。
(一)偶見于初潮后婦女,多見于中年婦女,絕經后肌瘤多停止生長并逐漸萎縮;
(二)肌瘤多并發子宮內膜增生;
(三)卵巢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合并子宮肌瘤;
(四)妊娠時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
(五)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長。
多發性子宮肌瘤 - 表現
常見的表現有子宮出血、疼痛、腹部包塊、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白帶增多、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等。一部分患者并無癥狀,常在婦科普查時才發現患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為常見的婦科良性腫瘤,多見于30-50歲,根據肌瘤所在子宮肌壁的部位不同可分為壁間、漿膜下、粘膜下及闊韌帶內肌瘤。如果肌瘤較小,無癥狀,也無并發癥及變性者,一般不需要治療。尤其是接近絕經年齡者,因絕經后雌激素水平低落,肌瘤即自然萎縮或消失,只需定期(3~6個月)復查即可。如復查發現肌瘤增大或癥狀明顯時,再考慮進一步治療。
子宮切除術,適用于子宮>3個月妊娠子宮大小、肌瘤雖不大但癥狀明顯,或肌瘤增長快不能排除惡性者;藥物治療:用于肌瘤較小、癥狀不著,近絕經期或全身情況不能耐受手術者。患有子宮肌瘤者,應定期檢查,如3~6個月作一次B超或婦科檢查。如果年齡較大的婦女,肌瘤在短期內迅速增大或絕經后又有陰道流血應警惕是否發生肉瘤變性。月經過多者應積極糾正貧血,預防貧血性心臟病、心肌退行性病變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