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由于子宮先天發育不良,造成子宮韌帶松弛,使子宮底部向后方或向左右兩則傾倒。
3.多次施行人工流產,或人工流產后未能很好休養,盆腔感染,致使子宮向后方傾倒。
子宮后位癥狀
1、床表現根據子宮后倒的程度不同,子宮后位分為Ⅰ、Ⅱ、Ⅲ度。
2、度子宮后位(Ⅰ-Ⅱ度)一般不出現癥狀,無需治療,重度子宮后位常出現癥狀,主要表現為腰酸。
3、者僅為腰部酸脹不適,重者整個腰部、骶尾部及兩側髂部均感酸脹難忍,個別患者酸脹延伸到下背部和兩側腹股溝。小腹部酸脹和肛門墜脹感往往同時并存,勞累和月經期癥狀往往加重。
4、得不到及時矯正,還可繼發痛經、月經不調、白帶增多、性感不快、流產、不孕等。
5、后位的患者在受孕三個月后,若后倒子宮仍未自動糾正,則膀胱頸部及尿道的變位和宮頸上翹,可壓迫后尿道發生急性尿潴留。
大多數子宮后位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讓產婦在產后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
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從產后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于產后的康復。
在流產后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并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后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行產后檢查,對產后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
1、平時注意體育鍛煉,增強骨盆腔內韌帶和盆底肌肉的張力,盡量使它不松馳;
2、睡眠時好采取側臥位,不要采取仰臥位,以免日久天長,由于重力學關系子宮倒向后方; 3、養成按時排除大小便的習慣,不使膀胱過度充盈,不因習慣性便秘而增加腹壓;
4、避免罹患慢性支氣管炎,經常咳嗽向下用力; 需要注意的是,子宮位置常與睡眠姿勢有關,流產后及長期仰臥睡眠的婦女,容易造成子宮后位,所以建議堅持俯臥位睡眠或胸膝側臥位。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子宮后位的一些相關的知識,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堅持的治療,不能半途而廢,要有一個正確的睡眠姿勢,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