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腎法治療多發(fā)性末梢神經(jīng)炎
1.治療方法
基本方: 黃芪20 g,黨參15 g,白術10 g,當歸15 g,熟地 15 g,白芍15 g,牛膝15 g,桑寄生15 g。辨證加減:脾腎兩虛者,加黑附片10 g、肉桂6 g、淫羊藿12 g、巴戟天10 g;肝腎虧虛者,加龜板15 g、麥冬15 g、知母10 g;氣血虧虛夾瘀者, 加丹參15 g、桃仁10 g、紅花6 g、地龍6 g;氣虛兼濕熱者,去熟地,加蒼術12 g、黃柏10 g、薏苡仁15 g、木瓜15 g。水煎服,1日1劑,1個月為一個療程,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2.療效標準
治愈:肢體肌力和感覺功能基本恢復,自主神經(jīng)障礙消失或明顯減輕。好轉:癥狀改善,遺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jīng)障礙。無效:3個療程后癥狀和體征無變化。
3.治療結果
40例中,治愈26例,占65%;好轉11例,占27.5%;無效3例,占7.5%。總有效率為92.5%。
4.典型病例
徐某某,男,24歲,于2000年5月7日,因自服甲胺磷農(nóng)藥中毒在我院住院治療7天后好轉出院。兩周后突然出現(xiàn)四肢末端麻木,雙下肢萎軟無力,故又到我處診治。患者當時肢端麻木,有手套樣、襪套樣感覺障礙,四肢萎軟無力,有對稱性脹痛,舌質紫暗,脈澀。臨床診斷為多發(fā)性末梢神經(jīng)炎。給予基本方加丹參15 g、桃仁10 g、紅花6 g、地龍6 g。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3個療程病愈。隨訪半年無復發(fā)。
5.體會
本病屬中醫(yī)學痿證、麻木等范疇,多因氣血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阻滯經(jīng)絡,日久肝、腎、脾三臟俱虛,津液耗損所致。《景岳全書》認為痿證主要由于“元氣敗傷,則精虛不能灌溉,血虛不能營養(yǎng),以致筋骨痿廢不用”。
《內經(jīng)》言:“治痿獨取陽明。”方中黃芪、黨參、白術健脾益氣,使陽明充盛,則能主潤宗筋束骨而利機關。腎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腎水充而肝木旺則筋骨得養(yǎng),故用熟地、白芍、當歸、桑寄生滋補肝腎而強筋骨;牛膝引藥力于肝腎,通血脈,利關節(jié)。全方共奏健脾益腎、補氣養(yǎng)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