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劇烈腰部活動的人,應該加強背部保護,防止反復損傷。
3、改善姿勢,勞逸結合
注意自我調節,避免長期做反復固定動作,勞動部門應規定大負荷量,避免脊柱過載,以免促使和加速退變。
某些需要長時間彎腰或長期伏案工作的人,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較一般站立時增大一倍以上,腰背痛及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會相應提高??梢酝ㄟ^不斷調整坐椅和桌面的高度來改變坐姿,堅持工間操,使疲勞的肌肉得以恢復。
4、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
飲食是生命和健康的重要保證,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主肌肉、四肢。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往往會影響人體氣血的生成,從而導致氣血虛弱、筋骨失養和肌肉萎縮,并可促成疾病的發生。
起居亦是人體健康的保證,應起居有時、房事有節,以免損耗腎氣、耗精損液,導致腎精虧虛、腦髓失養,而致腰痛病的發生。
1、外傷
對臨床病例的觀察表明,外傷是椎間盤突出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兒童與青少年的發病,與之密切相關。在脊柱輕度負荷和快速旋轉時,可引起纖維環的水平破裂,而壓應力主要使軟骨終板破裂。
亦有人認為,外傷只是引起椎間盤突出的誘因,原始病變在于無痛的髓核突入內層纖維環,而外傷使髓核進一步突 出到外面有神經支配的外層纖維環,從而引起疼痛。
2、職業
汽車和拖拉機駕駛員長期處于坐位和顛簸狀態,椎間盤內壓力較高,容易造成腰椎間盤突出。
從事重體力勞動和舉重運動者因過度負荷更易造成椎間盤退變,因在彎腰狀態下,如果提20kg的重物,椎 間盤內的壓力可增加到30kPa/cm2以上。
3、遺傳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癥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在國內材料較少;此外,統計數字表明,印第安人、非洲黑種人和因紐特人的發病率較其他民族的發病率明顯為低,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4、腰骶先天異常
腰骶段畸形可使發病率增高,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損傷的因素之一。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關于腰間盤突出的相關知識,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患者需要長期做一些運動,增強對腰的保護能力。還需要得到適當的休息,要避免勞累過度。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