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因為它的細胞成分、發生部位和發展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呈現出來多種多樣的癥狀。一般而言,早期腫瘤癥狀不明顯,腫瘤發展后表現就比較顯著。那么腫瘤的具體癥狀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腫塊
檢查的時侯,可以在身體表面發現新生的腫物,也可能發現器官如肝、甲狀腺或淋巴結腫大。一般良性腫瘤增長較慢。
惡性腫瘤增長較快,表面凸凹不平,與基底組織愈著而不易推移,有些境界不清楚。
發生于體腔內深部器官的腫瘤,一般較難發現,當腫瘤引起壓迫、阻塞或破壞所在器官而出現癥狀時,以此癥狀為線索,通過進一步檢查,方能發現腫塊,如縱隔腫塊壓迫上腔靜脈引起回流障礙時,患者出現頭、面、頸、上胸壁的腫脹,胸壁及頸部靜脈怒張、呼吸急促、紫紺等癥狀。
無論良性或惡性腫瘤,使用一般抗感染治療,外敷藥物或理療,都不能控制腫塊生長。
2、疼痛
為惡性腫瘤發展后的常見癥狀之一,也是促使患者就醫的主要原因。
由于腫瘤生長,引起所在器官的包膜或骨膜膨脹緊張;或腫瘤造成空腔器官如胃腸道,泌尿道梗阻;
或腫瘤晚期浸潤胸膜、腹膜后內臟神經叢等,均可發生疼痛,開始時多為隱痛、鈍痛,常以夜間明顯,逐漸加重,變為疼痛難忍,晝夜不休。陣發性疼痛為腫瘤引起空腔器官梗阻所致;
疼痛常為腫瘤并發感染的表現,但疼痛部位沒有明顯的觸痛。良性腫瘤沒有疼痛或著有較少疼痛癥狀,但腫瘤增大壓迫鄰近器官組織時也可出現壓迫性疼痛癥狀,需要與惡性腫瘤的疼痛加以區別。
3、病理性分泌物
發生于口、鼻、鼻咽腔、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器官的腫瘤,一旦腫瘤向腔內潰破或并發感染時,可有血性,粘液血性或腐臭的分泌物由腔道排出。此癥狀應引起高度重視,收集這些分泌物行細胞學檢查可助診斷,并可借與常見的急、慢性炎癥相鑒別。
4、潰瘍
為惡性腫瘤表面組織壞死所形成。在體表或內窺鏡觀察下,惡性潰瘍呈火山口狀或菜花狀,邊緣可隆起外翻,基底凹凸不平,有較多壞死組織,質韌,易出血,血性分泌物有惡臭。
5、出血
來自潰瘍或腫瘤破裂。體表腫瘤出血可直接發現,體內腫瘤少量出血表現為血痰、粘液血便或血性白帶;大量出血表現為嘔血、咯血或便血等。腫瘤一旦發生出血常反復不止。
6、梗阻
良性和惡性腫瘤都可能影響呼吸道、胃腸道、膽道或泌尿道的通暢性,引起呼吸困難、腹脹、嘔吐、黃疸或尿潴留等。由惡性腫瘤引起的梗阻癥狀加重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