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為第二心臟 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的12條經脈著密切的聯系,布滿了相關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區。但由于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寒濕邪氣病毒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說腳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顯得尤為重要。經常溫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朝暮叩齒三百六 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復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養生法,俗稱叩天鐘。中醫學認為經常叩齒,不僅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局部氣血運行和局部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之腎氣通于耳 扯拉搓揉健身體
中醫認為,耳為腎惟一之上外竅,雙耳靈健則腎經通,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聽覺靈敏。扯拉、按摩、搓揉、點捏耳朵,實際上就是對雙耳進行各種形式的物理刺激和針灸治療。
日咽唾液三百口 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的精華,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是很有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 治病療疾又延年
谷道,又稱肛門。撮即上提收縮也。通俗地講,就是做收縮肛門的小動作。孫思邈在《枕中方》中規勸世人“谷道宜常撮”,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要間歇處于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
隨手揉腹一百遍 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內臟的一種養生保健法。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勤揉腹,即可以調整脾胃,通和氣血,增補神元,敷養腎精,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