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豬肉忌宰后即食
一些人認為將剛屠宰后的豬肉燒了吃比較新鮮,其實,這種看法失偏頗。在常溫下,生豬在放血l-2小時后,就進入尸僵階段,此時豬肉堅實、干燥、無香味、不易煮爛、又難于消化;經過24-48小時后,便進入成熟階段,此時豬肉柔軟、多汁、具有芬芳的氣味,適宜烹調食用。
3、膽囊炎患者忌食肥豬肉
膽囊炎患者的膽管內壁經常充血、水腫,加之膽囊炎患者多伴有膽結石,膽道常常被堵塞,致使膽汁排不出去。而脂肪類食物又可增加膽囊收縮的次數,致使膽囊擴張,因而使病人疼痛加劇,故膽囊炎患者不宜吃肥豬肉。
4、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忌食肥豬肉
美國醫學研究人員讓16名關節炎病人每天吃大量的肥豬肉等動物脂肪食物,結果關節炎癥狀明顯加重,有的病人甚至出現關節腫脹、強直、活動障礙等,而停食這些食物后,癥狀便逐漸緩解和消失。
5、兒童不宜多吃肥豬肉
肥豬肉里含有90%的動物脂肪,大量攝入動物脂肪對于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兒童不利。因為兒童飲食要求各種營養比例適當,一頓飯吃上幾塊肥豬肉就感覺飽了,從而影響其它食品的攝入。另外,過多的熱量在體內變成脂肪積蓄起來,易導致兒童肥胖。
豬肉的食用方法
1、選用綠色豬肉
選用從生豬優質、生長發育環境衛生、安全飼養、科學管理、正規屠宰、分割包裝、貯運銷售全過程衛生控制的無任何污染的優質豬肉。檢驗印章齊全,不買私人串鄉肉。
2、食用成熟肉
剛宰出的熱鮮肉,尚未成熟,煮不爛,難咀嚼,無滋味,不易消化吸收。好吃冷卻肉,這種肉在0至4攝氏度的環境中放置24小時,豬肉質地柔軟,味道芳香,有利營養吸收。
3、科學烹調
食用時提倡文火長時間燉著吃,這樣使有害健康的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各減少50%,而有益于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增多。再則,豬肉與豆類食物搭配烹調,可以減少膽固醇影響。因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此種特殊脂質可乳化血漿,使膽固醇與脂肪顆粒變小,懸浮于血漿中,不向血管壁沉積,從而防止粥樣斑塊的形成。
結語:在生活中,豬肉是種很常見的肉類,幾乎很多人家里天天使用的食物。豬肉由四部分組成,其中肌肉、脂肪、骨骼等。豬肉中所含是比較穩定的可溶性高價蛋白質,以上就是小編介紹關于豬肉的注意事項以及食用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