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社交場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適量喝酒有時能助興解壓,但過度或長期喝酒則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對腎臟功能的影響。腎臟作為人體重要的排泄器官,對酒精及其代謝產物的處理能力有限。如果在喝酒后頻繁出現以下3種癥狀,或許正是腎臟發出的“求救”信號,提醒你該認真考慮戒酒或者調整喝酒習慣了!
一、喝酒后腎臟受損的3大癥狀
1、尿頻、尿急、尿痛
酒精及其代謝產物對腎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長期大量喝酒可能導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影響尿液的正常排泄。如果在喝酒后經常感到尿意頻繁、尿急甚至尿痛,可能是腎臟功能受損的表現。尿頻、尿急可能源于酒精對膀胱的刺激,導致膀胱過度活躍;尿痛則可能是因為酒精誘發了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等并發癥。這些癥狀若持續存在,應盡早去醫院進行尿常規、尿培養等相關檢查,及時診治。
2、晨起眼瞼浮腫、下肢水腫
腎臟是調節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當其功能受損時,水分代謝會出現障礙,導致體內水分潴留,出現水腫現象。如果在喝酒后,尤其是次日清晨醒來發現眼瞼浮腫,或長時間站立、久坐后出現下肢水腫,且這種現象反復出現,可能是腎臟對水分調節能力下降的表現。另外,酒精可引起高血壓,長期高血壓亦可損害腎臟功能,加劇水腫癥狀。對此,建議定期監測血壓,必要時進行腎功能檢測。
3、面色蒼白、乏力、食欲減退
長期大量喝酒,尤其是烈性酒,可能導致貧血現象。這是因為酒精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影響紅細胞生成,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慌、乏力、氣短等貧血癥狀。此外,酒精對胃黏膜的刺激可導致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系統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一方面提示肝臟可能已受到酒精的損害,另一方面也可能反映腎臟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若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相關檢查。
除了上述直接與腎臟相關的癥狀,長期大量喝酒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全身性問題,如脂肪肝、胰腺炎、心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加速腎功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