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膠凝集試驗
此法較簡單。用有生物特性的聚苯乙烯乳膠小球(直徑為0.8左右)配成1%濃度的液體,以丙種球蛋白使乳膠顆粒致敏。由于丙種球蛋白中有IgG,故遇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清即結合,乳膠顆粒也凝集成為大的粒子而產生可見的沉淀粒子。國內資粒報道,凝集的血清效價在1:20以上即為陽性。
(2)致敏羊紅細胞試驗
此法為經典的類風濕因子試驗。其原理是在亞凝集效價的抗羊紅細胞抗體致敏的羊紅細胞懸液中,加入不同濃度類風濕因子陽性病人的血清。當類風濕因子與免疫抗丙種球蛋白結合時,在懸液中的致敏羊紅細胞即發生凝集,使懸液產生可見的凝塊,凝集的血清效價在1:160以上即為陽性。
(3)曙紅乳膠法:此法簡便
其方法是在曙紅r物質和空白乳膠配制成的溶液中,加入類風濕因子陽性的血清,利用它產生的凝集反應而得到陽性結果。此法原理尚不明,但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的血清和曙紅乳膠相遇不發生凝集。
另外,類風濕因子陽性還可見于極少部分正常人和部分老年人。因此類風濕因子陽性不一定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還需結合臨床。用現代方法檢查類風濕因子,約20%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類風濕因子陰性,類風濕因子的出現快需在類風濕發病后3周,所以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認為不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5、C-反應蛋白測定
對于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來說,有多種發病類型,關節受累數、關節外器官損害情況各不相同,有時僅憑臨床表現不一定能反映出來,系統地動態地觀察C-反應蛋白有助于判斷。一般說來,如果C-反應蛋白持續呈現增高,很可能是全身型多器官損害的類風濕關節炎,更應積極治療。
因此,C-反應蛋白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診斷意義有兩個方面:一是幫助判斷炎癥情況;二是了解器官受累的范圍,即病變僅局限于關節,還是有關節外的器官損害。千萬不能將C-反應蛋白在正常范圍時,輕率作出否定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6、尿液和腎功能檢查
對于類風濕關節炎病人服用治療藥物后是否會影響腎臟,進行尿液的檢查至關重要。因為類風濕關節炎本身對腎臟影響很小,腎臟若出問題大多與服用的”療藥物有關。評價腎臟功能常用兩個指標:肌酐和尿素氮,它們的結果說明腎臟是否有效地濾除身體里的各種毒素。有時醫生會讓病人留下24小時的尿,抽少量血液,目的是為了更準確地計算腎臟的清除功能。同時,這些檢查也用來監測藥物對腎臟的影響。
7、抗鏈“O”測定
抗鏈“O”是抗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的簡稱。鏈球菌溶血素“O”是鏈球菌的重要代謝產物,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病人在感染鏈球菌1周以后,體內便可出現鏈球菌溶血素“O”抗體,4~6周達到高峰,并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因此測定抗鏈“O”可以間接反映人體有無鏈球菌感染史。正常值小于400單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抗鏈“O”一般不高,但90%的活動性風濕性關節炎抗鏈“O”效價增高,因此常用于兩者急性炎癥期的鑒別診斷。
(1)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注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不要臥居濕地等。另外,勞動或運動后,不可趁身熱汗出未干便入水洗浴;有些職業是工作在水濕潮寒的環境中,如漁業、井業、露天作業等,一定要注意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墊褥、被蓋應勤洗勤曬,以保持清潔和干燥;勞動汗出,里衣汗濕后應及時更換洗凈。
(2)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御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未經過體育鍛煉者要強的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練氣功,打太極拳,做保健體操,做廣播體操等均能增強機體抗風寒濕邪的能力。《內經》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是這個道理。
(3)預防和控制感染
類風濕關節炎預防?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了扁桃體炎、鼻竇炎、咽峽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了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所以,預防和控制體內感染病灶業適逢重要。
(4)注意勞逸結合
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忘作勞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方式。過渡疲勞,正氣易損,風寒濕邪可乘虛而入。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于疾病的恢復期,但往往由于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5)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
本病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狀態異常如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渡悲傷而誘發;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因此,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重要意義。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檢查以及預防方法,看了上面的介紹大家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不是更加了解了呢?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大家哦!后,小編祝愿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