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勿激烈
人們在行架之前都有個熱身的過程。有的人采取硬抻、猛壓、快轉、強下等方式是很容易致傷的,特別是中老年人。在膝關節疼痛期間,不但熱身時按摩,練完拳按摩,平時也要多按摩。
初練拳時多由于大小腿運動機能差,勁力充足,膝關節就首當其沖隨受各種打擊,待練習時日一長,腿上的肌肉的收縮張持能力增強,自然就能起到替代和保護膝關節的能力,這時的膝關節就不那么“驕氣”了。所以長期練拳的人很少有膝疾發生。
造成膝蓋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各種運動都離不開肌肉、骨骼和關節的活動。而陳式太極拳對全身各部位的協調要求更為細致。如中正不偏,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尾閭中正等等。
同時還對襠、胯、膝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屈膝松胯。即強調在習練每一招勢時都要屈膝、圓襠、開胯。陳式太極拳運動量相應較大,加之屈膝、圓襠、開胯,所以腿部要支撐全身活動的重量,而以膝關節負擔的重量更為明顯,因此膝蓋必須有力、靈活。
動步出腿時,則始終輪流以一足支撐重心,一足提起蹬出。太極拳的動作又是慢速度進行的,因此膝關節的擔負比其他拳種要大得多。如果不得要領,必然會造成膝蓋痛。
原因二、有的拳友錯誤地把放松誤認為就是一味地向下蹲,這時勁變為了抽勁。重心便落在了膝關節上,為了站穩,勢必會身體前傾,膝蓋向前跪,結果膝蓋超過腳尖,這樣便加大了膝關節的重量。長期以往便會出現膝蓋痛的感覺。就像有人在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有時會遇到膝蓋疼得狀況。
原因三、在陳式太極拳中有許多轉腳、轉身的動作。我經常發現有的拳友只轉腳,而膝蓋并不隨之轉動,那么這時力就會壓在膝蓋上。這也是導致膝蓋痛的原因。
原因四、許多拳友誤認為五指抓地,腳心空就是用自己的腳趾尖摳住地,這樣重心就會落在前腳掌上,從而無形當中便加大了對膝關節的壓力。致使身體失去了靈活性。這樣也很容易造成膝蓋的疼痛。
正確的身法促進骨骼健康
姿勢中正保持平衡
古書有傳,拳術精湛者頭頂碗水、書本而不震蕩濺出和翻落。說明姿勢中正的習拳者能始終保身軀平衡,久而久之,任憑風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東搖西擺。
動作緩慢謹慎小心
太極拳動作如抽絲,行步如貓行,小心翼翼,步步為營,久而久之,習拳者自會養成謹慎小心的良好習慣,如遇危急也不慌張、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習慣,行路處事也就輕盈自如,不易跌倒。
虛實相間和諧平衡
和人的正長行走一樣,左腳實而右腳虛,一虛一實,一前一后,若是長時間的練習,習拳者可以自如的應急。
如前腳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虛空,后腳坐實,就如樹根緊扎大地不為所倒。再有,久練太極拳者拳架特低,根據物理重心低則穩,就更不易摔跌了。
有一資料說,美國老年協會曾作對比試驗。一組老年人練健身房器材,另一組則練太極拳,結果后者平衡功能好,腦子好,走路穩健,摔跤骨折比前者減少50%。
后,美國人得出一個結論,說非常佩服中國東方人的智慧,不花一分錢的太極拳比現代化器械的鍛煉要好得多。
太極拳是一項強身壯骨的運動
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挺起脊梁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是病情嚴重的骨質疏松癥患者要想做到,并不容易。這個“靜悄悄的流行病”除了讓人放松警惕之外,常常在不經意間給身心帶來長期的傷痛和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