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蹲跳運動
兩腳跟離地,兩前腳掌支撐,身體向上躍起和向下壓蹲彈跳,次數可以根據自己體能和當時的具體情況.跳躍16次.或32次,或48次都行。這一運動對整個腿部和腰臀胯等部位.都是極其重要的強化訓練。
9、后踢運動
預備方法同第1動,兩腳跟分別向后稍用力踢臀部各l6次。踢腿時保持身體不晃動。這對加強腿部力量和控制身體平衡都很有幫助。
10、單腿屈蹲運動
抬起左腳向前蹬直,始終保持與地面水平,右支撐腿盡量向下屈蹲,使臀部靠近小腿.再起立;然后,再屈蹲起立。換成右腿向前蹬直.左腿屈蹲起立做兩次。這一方法既是對腿部力量的鍛煉,也是對腿部力量的檢驗。
另外關于腿腳運動次數,只要左右對等,便可根據本人實際情況適當增減。還有.在鍛煉時,還需要做相應的壓腿、拉韌帶等鍛煉,以增強肢體的柔韌性。
太極拳踢腿訓練
“打拳不遛腿,必定是個冒失鬼。”要先抻筋,再遛腿,在太極拳種被稱為“踢腿”。
“踢腿”也是武術基本功的內容之一。無論是初練武術者,還是有較 長習武年限者,都必須堅持練習。
“遛腿”的內容包括正踢腿、斜踢腿(十字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后撩腿(倒踢紫金冠),以及其他多種腿部的活動方法。
學習太極拳應該有很好的心態,這樣更有助于太極拳的學習。
太極拳的必修課
內家拳的功夫要想提高,就必須在抻筋拔骨上下工夫。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對人體“外形”基本的要求是“柔弱無骨”,只有自身外形達到“柔若無 骨”,才能適應拳術攻防較技時“隨其變化而用招法”的法則。
老子《道德經》中說:“骨弱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只有自身形體達到 “柔弱無骨”的至柔藝境,才能有“柔曲”的走化,才能達到攻擊時率直的內氣之至剛之用,才能有“黏走相生,化打合一”的功夫之虛靈妙境。傳統拳術的精髓即 在此。拳諺說:“形體應當似水流。”
要想快速的學好太極拳,那么就必須在抻筋拔骨上下工夫。
現今,人們都認為太極拳無腰無腿,更無初步入門奠基的方法,此種認識是錯誤的。
現在學練太極拳者都在走“捷徑”而不愿下苦功,初學者一開始就練太極拳套路,傳授者自己都沒有練過基本功,學員們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基本功了,結果就這樣把中國武術的基礎功夫遺失干凈了。
前輩習練太極拳者,在練拳之初必先習練腰腿的柔韌性及馬步站樁、川步站樁、蹬腿、踹腿等法,使腰腿靈活、穩實有勁,再由、捋、擠、按等單式, 練到腰身腿腳一致,前進、后退、閃避、升降隨心所欲,然后再練太極拳術。
實際上,太極拳一招一式都以腰腿為主動,無腰腿功夫就難把動作做得自然和姿勢正確、圓轉到位、形神合一,更難懂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