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太極拳的好處,但是很多人在練習中會有關節疼痛的現象,那么類風濕關節炎是否能打太極拳呢?太極拳的特點是連綿不斷,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很多,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程吧!
關節疼痛打太極拳會引發心臟病
換上類風濕關節炎很難治愈,長期還會影響到心臟的健康,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能打太極拳,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會造成炎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包括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
這可能是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引起的炎癥,以及患者會存在其他心臟病的風險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和不愛運動。太極將冥想與速度緩慢輕柔的運動、深呼吸和放松結合在了一起。它的強度相當于每小時步行約6公里,并適度提升了心率。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練太極拳會傷膝蓋嗎?中醫院骨關節專家介紹,隨著近幾年觀察發現,如果是從年輕就沒有關節疼痛的現象,練太極拳是有預防作用的,也就是說能保護膝蓋。
如果膝關節已經出現了疼痛,或者已經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多數人再練習太極拳會癥狀加重,少數人惡化。
老年婦女不適合練習太極拳,尤其是髕股關節發育不好的女性;同時合并有踝關節疼痛的人更是不能練習。
總結一下太極拳的下肢受力特點,重點是在膝關節,人在站立時膝關節承擔一倍體重,而隨著身體的逐漸下蹲,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加,在膝關節屈曲60~90度的范圍內,髕股關節的壓力大,瞬時可以達到體重的六倍。
我們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在打太極拳的時候,關節多處于半蹲狀態,老年人關節很脆弱,若是還是關節疼痛毛病,這時打太極拳會讓心臟停止工作。
試想一個人從小練習太極拳,他的膝關節的髕骨軟骨面隨著體重的逐年增加,其載荷能力也逐年增加,會比不練習太極拳的人的軟骨更結實強壯,老年以后維持這種練習肯定可以預防骨性關節炎。
反之,人進入中老年后突然開始練習,原本不強壯的髕骨軟骨承受突然增加的載荷,必然會出現軟骨損傷,繼而出現骨性關節炎。
另外,女性因為骨盆和髖關節發育的原因,膝關節髕骨更容易向外脫位,髕股關節本身對位和運動軌跡就不好,太極拳的深蹲動作更會增加髕股關節外側面的損傷。
什么樣的人適合打太極拳
太極拳好,這是人人都知道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就連國外也是一樣,太極拳能夠在美國引起很大的關注度就可見它的價值所在.那么什么樣的人更適合練習太極拳呢?
其實這個沒有一個明顯的年齡上面的界定,因為太極拳講究的是防病健體,休神養性,因此我們經常看到的都是老年人在練習。
因為速度較慢,比較適合老年人去學習和運動.年輕人要求節奏快的一般人可能會不太適應,但是對于防病以及想以養生和休心為目的的人來說,就沒有什么年齡上的劃分了。
首先從技擊的角度上面去說.沒有哪一種拳術在實戰中能以慢取勝的,太極拳也不例外。
那為什么太極拳在練習時要追求慢呢?和“力”一樣,在初學階段是為了換勁的需要和追求理法、技法的熟練、規矩(即守規矩階段),力求達到動作協調,勁力順暢,內力充足,技法熟練靈活。
因此太極拳所要求的慢僅僅體現在學拳的熟悉和提高階段上,當具備了以上條件后,就必須追求速度,由慢轉快,每個式子都要越快越好。
太極拳要求的“以靜制動”也是一種避其鋒芒的應戰技巧,“靜”是等待好的時機,“動”則是快速反擊,慢了則錯過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