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循環系統
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痹、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
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太極拳養生優勢
(1)每個動作都是全身運動,所謂“一動無不動”
一般的廣播體操,上肢運動光運動上肢,下肢運動光運動下肢,彎腰運動光運動腰。跑步看似全身運動,其實運動很單調,缺少扭旋動作。
太極拳則不然,自始至終是全身運動,全身的每一塊肌肉、每一個關節都不斷地進行著各式螺旋運動,因而使筋骨皮肉及內臟系統得到全面鍛煉。腹式深呼吸則更加增強了內臟的鍛煉和按摩。
太極拳還要求提起精神、神志安詳、排除思慮,集中于打拳,這又使大腦得到休息,神經指揮系統得到鍛煉。
(2)強而不猛的適量運動
運動生理學家告訴我們,超負荷運動有害健康。一座橋梁,瞬時超過負荷極限,就會產生裂縫,甚至斷裂;人體也是這樣。競技運動的金牌得主,往往因拼搏過度成為病號。
溫和的運動,例如步行,雖然有益于健康,但效率低,耗時多,而且動作單調,鍛煉不全面。太極拳的特點是動作連綿不斷、復雜多變,沒有激烈運動,但始終不泄勁;看似緩慢柔和,其實是一種高效率的運動。
在練拳“懂勁”之后,中等強度打拳,春寒料峭的早晨,穿件單衣打拳,不感寒冷;春秋季節,七八分鐘就渾身熱乎,開始出汗,20分鐘則渾身舒暢、汗流浹背。太極拳用的勁主要是內勁,即自我拉伸、自我壓縮、自我彎曲、自我轉動的勁。
因為是自我用勁,因而運動強度可以自我掌握。拳架低、速度慢、呼吸深而長,意念集中,用勁認真,則運動量大;反之,則運動量小。練拳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確定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因而老中青皆宜,是一種有利無弊的運動。
(3)純粹的有氧運動
生理衛生知識告訴我們,在有氧運動時,人體的動物淀粉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能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垃圾,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和中樞神經功能,因而有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功效。
相反,劇烈運動時,人體的動物淀粉來不及充分進行氧化反應,只好在無氧情況下,酵化生成乳酸以提供能量;這種無氧運動造成酸性物質積累,加速人體衰老。多數運動既不是純粹的有氧運動,也不是純粹的無氧運動,而是混合運動。
如果一個人長期缺少運動,則有氧運動、無氧運動都不足,新陳代謝不良,機能退化。太極拳既是全面而適量的運動,又自始至終是深呼吸運動,因而是純粹的有氧運動。
氧氣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之一,它在自然界廣泛存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盡情享用。要使氧氣不僅進入肺部、進入血液,還要能進入周身各部的組織,滋養全身,才是充分享用了大自然的恩賜。太極拳就有這樣的功效。
結語: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對太極拳和武術之間的關系已經分曉,兩者之間也是有很大區別的。練習太極拳對現代人有很高的養生價值,太極拳能促進血液循環,及時排出體內毒素,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