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標志物
9、腫瘤標志物高了也未必是腫瘤
腫瘤標志物的特異性并非百分之百,并不是說腫瘤標志物增高就表示肯定患上了腫瘤,還需綜合評定。比如,臨床上就曾有人過分關注腫瘤標志物,哪個指標稍高些就緊張的不得了,即使醫生明確告知不是腫瘤,他也非要一查再查,結果查來查去還是什么腫瘤也沒有,鬧了一場虛驚。
一、在要去體檢的體檢的前三天做到正常飲食,不要吃太過油膩,辛辣,蛋白質含量很高的食物,不能喝酒,作息時間要正常,不要熬夜。
二、體檢前3天不要服用維生素C、減肥藥及抗生素類藥物。對體檢當日停服常用藥應區別對待,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及冠心病的降壓、抗凝和扛栓治療,不能貿然停藥或推遲服藥。
尤其是離退休職工,以免發生血壓驟升、冠脈缺血等危險,應清晨服藥后再接受體檢,而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病人,也應在抽血后及時服藥,不可因為接受體檢影響現有疾病的常規治療。
三、如果去體檢的人是孕婦或者是可能已受孕的話,在體檢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告知醫護人員,勿做X光檢查及宮頸涂片檢查。
四、女性朋友在經期體檢的時候就不要做尿、便檢查及宮頸涂片檢查,可以在經期結束之后進行補檢的。凡有性行為女性,皆應接受宮頸涂片檢查。
五、體檢當日好著寬松、休閑之衣物,以方便各種檢查;勿穿有扣子或金屬飾物的內衣,以免影響X光檢查的結果。B超檢查前膀胱留尿,請不必排尿。
六、為了保證體檢后您能準確地了解自己的體檢結果,請在體檢前認真填寫體檢表和每張化驗單,字跡要清楚,尤其是姓名、項目要填全。
七、目前醫學科技發展至今,對于疾病篩檢仍有其限制及檢查的盲點。體檢未發現異常的部分,并不代表完全沒有潛在性的疾病;若有發現任何疾病微狀出現,醫生應給您提出合理建議,但由您自己決定是否接受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的建議。
一、幫你走出亞健康人群
據統計,全世界目前的人群中,15%屬健康人,10%屬患病人群,而75%的人處于疾病的前緣,既亞健康人群。健康體檢主要針對這龐大的亞健康人群。有人認為健康體檢是老年人的事。而近年的統計表明,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及腦血管疾病的患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在龐大的亞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年齡在28到45歲的青狀年,所以年輕不是保險柜,只有體檢才是早期發現多種重要疾病的有效措施。
二、發現小毛病后的大隱患
很多人自認為自己身體很健康,沒有人疾病隱患,也沒有什么明顯的不舒服。在此,小編告訴大家,許多疾病在初期都是沒有任何感覺活著癥狀的,正因為這樣,才不能夠相信自己的直覺,必須要通過體檢來及早的發現疾病。
主觀感覺沒有疾病并不可靠,沒有明顯的不舒服,不等于健康,許多疾病在初期乃至中間,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或自覺癥狀輕微,正因如此,不要過于相信自己的主觀感覺,感覺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通過體檢及早發現疾病。
三、制定你的專屬體檢方案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家族病史都各不相同,甚至每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身體狀況也有所不同,所以體檢方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正確的做法是:由專業醫師制定個性化體檢方案,由體檢醫師根據即往史、家族病史、年齡、體質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為個人量身制作個性化的體檢方案。
四、花小錢,省大錢
身體是一個動態系統,每天都在不停地發生著細微的變化,可能體檢時體內確實尚無潛在疾病,但也可能已有疾病,因變化還很輕微以致檢測不出來,一次體檢的結果并不具有長期的意義,況且人體的健康會隨著時間、年齡、生活習慣及工作壓力而改變,堅持定期體檢,目的就在于及時發現,治療疾病。而且體檢還可能成為人們思想的轉折點。
五、為你的健康全面把關
不少人對CT、超聲波、X線檢查等很信任,而對醫生的手診,問診表示懷疑,甚至覺得可有可無,似乎在現代化的今天,只要有先進的儀器就夠了,其實不然,體檢是醫生的檢查、儀器檢查及化驗等有機結合體,是互為補充,雖然CT、B超等可以檢測器官及組織是否有結構性的異常,但仍有它的局限性和盲點,它永遠是輔助的,只能協助醫生根據所查結果作出判斷,終的診斷要靠醫生來做出。
結語:通過文章我們了解到,體檢單上的報告都是比較直觀的,千萬要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與醫生的診斷為主,不要自己嚇自己,另外在要去體檢的體檢的前三天做到正常飲食,以便有助于體檢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