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方法,也應該學習。日本吃生魚片基本都要蘸芥末或者醋,這兩類調味品都有殺菌之效,進一步減少了有害細菌的存在。由于芥末的口感比較特殊,辛辣無比,國人大多無法習慣于這種味道,吃生魚片也就不愿意蘸芥末,少了一層保護,自然也就更不健康了。
當然,再好的預防手段,也難以百密一疏,誰都不能保證一輩子吃生魚片,就沒有遭遇過寄生蟲。但日本人并不怕寄生蟲,也不怕吃了后會生病,很大原因歸結于他們的免疫力。寄生蟲卵進入人體后,免疫力強大時,能很快識別出來,并將這種異物掃地出門,偶爾有寄生蟲進入身體,也就不可怕了。國人的免疫力相對較低,調查顯示,我國亞健康人群比例高達70%,只有為數不到的15%左右的人完全符合世衛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免疫力如此低,對抗寄生蟲以及細菌的能力也就弱了。
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日本人是很重視體檢的,寄生蟲從蟲卵到成蟲,再到對身體構成危害,是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對體檢的重視,就能更早地發現體內是否存在問題,從而采取有效措施規避。僅憑這一點,也需要學習,國內尤其是一些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地區,人們對體檢并不重視。
飲食和健康息息相關,這是肯定的,吃生食不好也能理解。但不好的飲食是否一定能夠產生危害,是因人而異的,免疫力、體檢習慣以及吃得方法不一樣,都會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