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食物的標簽中寫著不含反式脂肪酸,好像這是一種對健康非常不利的物質,那么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如果攝入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會造成什么影響?既然這種物質對健康不利,哪些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我們要減少攝入量?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脂肪酸,其結構與天然飽和脂肪酸類似,但其雙鍵的構型與天然脂肪酸不同。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加工中廣泛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質感,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長期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反式脂肪酸的結構是指在脂肪酸分子中,雙鍵的構型為“反式”結構。在反式脂肪酸中,雙鍵的兩個碳原子的氫原子位于雙鍵的同側,而在天然脂肪酸中,雙鍵的兩個碳原子的氫原子位于雙鍵的異側。這種構型的不同導致了反式脂肪酸與天然脂肪酸在生物學上的性質不同。
反式脂肪酸的結構化過程是指將液態油脂經過加氫反應,使其變為半固態脂肪酸。這種結構化過程可以提高油脂的穩定性和抗氧化性,同時也可以改善油脂的流動性和加工性能。但是,由于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因此一些國家已經開始限制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第一,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式脂肪酸可以提高人體的膽固醇水平,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水平。LDL-C被稱為“壞膽固醇”,它會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導致血管狹窄、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可以清除血管中的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反式脂肪酸會降低HDL-C的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