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膜炎在我們生活中時有發生,對于脂膜炎的病因大家了解多少呢,脂膜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特征呢?
脂膜炎是怎么引起的?
較為復雜,局部因素如外傷、寒冷、注射某些藥物,全身因素如結核感染、扁桃腺炎等可引起脂膜炎,一些系統性疾病如紅斑狼瘡、硬皮病、結節病也可引起脂膜炎。皮下脂肪血管的病變也常影響脂膜而出現炎癥改變。
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以淡紅色至棕褐色的皮下結節或斑塊較為多見,大小、數目不定,自覺疼痛和壓痛。皮損可發生在身體各處,以雙下肢及臀部為多見。病程大多慢性,愈后可遺留色素沉著及程度不等的萎縮。
脂膜炎的癥狀有哪些?
皮膚型
病變只侵犯皮下脂肪組織,而不累及內臟,臨床上以皮下結節為特征,皮下結節大小不等,直徑一般1~4cm,可大至10cm以上。
在幾周到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群出現,呈對稱分布,好發于股部與小腿,亦可累及上臂,偶見于軀干和面部。脂膜炎皮膚表面呈暗紅色,帶有水腫,亦可呈正常皮膚色,皮下結節略高出皮面,質地較堅實,可有自發痛或觸痛。
結節性脂膜炎位于皮下深部時,能輕度移動,位置較淺時與皮膚粘連,活動性很小。結節性脂膜炎反復發作,間歇期長短不一。
結節消退后,局部皮膚出現程度不等的凹陷和色素沉著,這是由于脂肪萎縮,纖維化而殘留的萎縮性疤痕。有的結節可自行破潰,流出黃色油樣液體,此稱為"液化性脂膜炎"(Liquefying panniculitis)。它多發生于股部和下腹部,小腿伸側少見。愈后形成不規則的疤痕。
脂膜炎約半數以上的皮膚型患者伴有發熱,可為低熱、中度熱、或高熱,熱型多為間歇熱或不規則熱,少數為弛張熱。
通常在皮下結節出現數日后開始發熱,持續時間不定,多在1~2周后逐漸下降,可伴乏力、肌肉酸痛、食欲減退,部分病例有關節疼痛,以膝、踝關節多見,呈對稱性、持續性或反復性,關節局部可紅腫,但不出現關節畸形。多數患者可在3~5年內逐漸緩解,預后良好。
系統型
除具有上述皮膚型表現外,還有內臟受累。內臟損害可與皮膚損害同時出現,也可出現在皮損后,少數病例廣泛內胖受損先于皮損出現。
各種臟器均可受累,包括肝、小腸、腸系膜、大網膜、腹膜后脂肪組織、骨髓、肺、胸膜、心肌、心包、脾、腎和腎上腺等。系統型脂膜炎的發熱一般較為特殊,常與皮疹出現相平行,多為馳張熱,皮疹出現后熱度逐漸上升,可高達40℃,持續1~2周后逐漸下降。
消化系統受累較為常見,出現肝損害時可表現脅痛、肝腫大、脂肪肝、黃疸與肝功能異常。侵犯腸系膜、大網膜、腹膜后脂肪組織,可出現腹痛、腹脹、腹部包塊、腸梗阻與消化道出血等。
骨髓受累,可出現全血細胞減少。呼吸系統受累,可出現胸膜炎、胸腔積液、肺門陰影和肺內一過性腫塊。累及腎臟可出現一過性腎功能不全。累及中樞神經系統可導致精神異常或神志障礙。
脂膜炎預后差,內臟廣泛受累者可死于多臟器功能衰竭,或上消化道等部位的大出血或感染結節性脂膜炎。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你知道脂膜炎能不能吃海鮮了嗎?在生活中,我們對于脂膜炎這種病了解的甚少,那么,通過以上系統的介紹,你知道脂膜炎這種病了嗎?希望上文能夠幫助到大家哦!